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勞動族應注意減少骨關節炎風險 | 健康遠見
疾病

勞動族應注意減少骨關節炎風險

【專家觀點】
勞動族應注意減少骨關節炎風險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骨科門診中,骨關節炎很常見,俗稱退化性關節炎或老化關節炎,它是一種慢性疾病,好發於髖部、膝部、脊椎、踝部和手部等部位,這些部位都是荷重關節。經年累月的荷重,會使關節結構發生損壞,關節軟骨磨損,關節周圍的韌帶和肌腱也會退化,使韌帶鬆動、肌肉無力、關節結構鬆脫等,有如車輛的輪軸鬆動,未能適當帶動車輪前進,結果加速關節結構的損傷,終致嚴重破壞。

由於骨關節炎是一種發炎狀況,因此臨床症狀包括局部腫痛、韌帶鬆動、外觀變形,關節軟骨磨損使兩端硬骨互相磨擦,在活動時發出響音,且關節腔可能積水,加重發炎程度。嚴重的骨關節炎病患,其關節運動範圍會明顯受到限制,病患在活動時會因為疼痛而減少運動範圍,結果加重肌力快速減退,令病患寸步難行,不少病患在清晨會覺得關節僵硬,無法自如運動。因此,病患的工作能力、生活滿意度和生活自立功能都受到很大的影響,雖然有許多治療方式可供選用,但仍有許多病患的骨關節炎仍持續進展惡化,最後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即使如此,還有部分病患需面對手術後的併發症,骨關節炎並不會根治,沒有適當保養時,會影響到許多關節,難以估量病患的生活品質、金錢、精神負荷和工作的損失。有云「預防勝於治療」,唯有及早診治和防範,才能奏功。

在防治骨關節炎方面,須明白風險因子的分類,並適當改善;這些風險因子包括基因遺傳、關節結構和荷重等因素,其中年老、女性、體重過重和肥胖、關節創傷、長期從事粗重荷重工作等,都是常見的風險因子。臨床上除少數具有家族骨關節炎基因的病患,或骨折脫位造成關節軟骨損傷的病患,在較年輕即罹患骨關節炎外,大多數病患都在中老年才會發病。這些病患通常從事一些勞力工作,使關節發生創傷,並經年累月過量荷重,因此加速骨關節炎發生和嚴重程度。診治上除X光檢查和臨床資料外,更應注意病史有關職業的細節,才能明白病患的主要風險因子,並加以防範。

骨關節炎的外在因素中,以荷重最為直接,藍領職工則以體力勞動為主,如礦工、農工、建築工人、碼頭工人、倉庫管理員、水泥匠、園丁、漁民等,平日都從事勞力重工作,都會增高骨關節炎的風險,以膝部骨關節炎為例,長期站立、蹲/跪、上下樓梯、跑、跳都會增高膝部荷重,與速度有關。先前研究指出,平地步行時的膝部荷重為體重的2.2~3.0倍,上樓梯時為3.0~3.5倍,下樓梯時為3.3~3.7倍,單腳站立時為2.4~2.9倍,膝部屈曲時為1.9~3.0倍,起立/坐下時為2.1~2.7倍,這些動作是技術人員、管理人員、辦事員等白領職工的荷重,但前述藍領職工的勞動量更大,骨關節炎的風險更高。研究指出,採用跪姿達5000小時以上者,膝部骨關節炎風險會增高1.3倍,農夫的勞動年資1~5年者,髖部骨關節炎的風險為白領職工的1.6倍,年資滿10年以上,則增高為3.0倍。

因此,防範上應注意維持適當體重和適時休息,減少長期連續蹲/跪,其次減少不當姿勢和荷重,適當職前訓練,和選用合適工具和防護,可減少關節損傷,降低嚴重骨關節炎風險。

(本文作者為臺大醫學院骨科教授、主任)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