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門診和急診中,跌倒是引起骨折和挫傷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老年人,在發生跌倒後,經常會造成脊椎、髖部、腕部和肩部的骨折,使骨科急診人滿為患。一般而言,冬天是引起髖部骨折的常見季節,最近由於疫情的影響,戶外活動的人數減少,也同時減少戶外跌倒傷害病患,但即使在炎炎夏日,每日因為跌倒骨折而去急診就醫的病患仍然很多。由於夏季戶外活動較多,且在清晨或晚間仍在戶外活動的民眾不少,加上可能出現午後雷陣雨,民眾常會快速奔跑躲雨,或在公車起動或停車靠站時,受到衝力影響而跌倒,有時從冷氣房出來,突然曝露在炎熱戶外環境,可能引起頭昏而跌倒,都會造成憾事,應多注意,以防範跌倒和骨折。
跌倒時造成的傷害中,其嚴重程度不一,有些病患發生輕微的扭傷或挫傷,即所謂的皮肉傷,並未傷筋傷骨,這些病患就診時會訴說輕微疼痛,行走仍可自如,前一陣子由於疫情關係,這些病患也較少到醫院求診;也有些病患在跌倒後出現明顯的局部腫痛、瘀傷、甚至於不能著地、站立或行走,這些病患可能發生更嚴重的傷害,極可能發生骨折;即使在家裡,也可能因跌倒而引起骨折。
為減少跌倒風險和所造成的傷害,謹列舉相關容易造成骨折的場所供讀者參考,茲分述如下:
(1)戶內:
常見跌倒的場所主要包括濕滑的地面,如浴室和廚房地面,常有肥皂泡沫、積水或油漬,因而滑倒;打蠟光滑的客廳也很容易跌倒,其他如家具、地毯、地面雜物、或電線絆倒,夜間昏暗被板凳絆倒,少數病患站在桌椅上拿高處物品而不慎跌落,這些都需注意。
(2)戶外:
穿著不當鞋具如高跟鞋、斜坡道、不平的路面、不穩的階梯、爬樓梯、下雨時或雨後的濕滑路面,尤其是在十字路口,可能因汽車或機車的機油而變滑,容易讓人跌倒;公車起步或急停時,也會使不少老年人跌倒而引起傷害,增高骨折的風險;在電動扶梯上下時也應多加注意。
其中有關戶外的不平路面例子很多,包括年久失修的步道、凹凸不平的地面、不穩的路邊磚、樹根膨起的地面等,俯拾皆是。筆者曾從家中步行到上班的途中,沿途拍照一些可能會引起跌倒的路面,短短15分鐘的步行路程,竟有十多處之多。尤其在下雨之後,許多路面更堆積一些樹葉或枯枝,增高跌倒的風險,由於這些路面為公共建設,需要公家單位積極改善和維護,但民眾每日生活其中,最好自己先多加注意,緩步徐行,安步當車,才能減少跌倒和傷害的風險。
圖/樹根膨起的地面。
圖/不穩的路邊磚。
此外,在戶外活動時,也應該注意時時會出現的不速之客,即自行車,這些文明城市的無油煙快速工具,隨時可能會出現在您我的身旁,雖非呼嘯而過,但也常會引起行人往路邊閃避的舉動,這些舉動可能會讓行人未能及時選擇合適的路面,若平衡功能不佳,也可能會跌倒。在通過十字路口時,也應注意交通號誌,不要搶著過馬路,尤其有些機車或汽車在綠燈尚未亮起時,即趕著衝出路口時,引起行人的恐慌逃避,增高跌倒風險。目前交通號誌雖然已設計讓車輛完全停止,讓行人通過,但尚未能解決時間將至而行人仍要通過的做法,「十跌有九快,不快才健在」,保健達人可做為借鏡。
圖/易引起跌倒的路面。
圖/下雨後路面堆積樹葉或枯枝,增高跌倒的風險。
(本文作者為台大醫學院骨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