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狗是人類最忠實的好朋友」,身邊有隻「汪星人」陪伴,以往文獻證實除能增進生活樂趣外,也有益個人身心健康。而一份不久前發表在國外知名期刊《兒科研究》(Pediatric Research)的報告更指出,養狗似乎也有助家中幼童的社交、情緒發展,可說是好處多多。
該研究由服務於澳洲西澳大學的健康管理專家海莉.克里斯蒂安(Hayley Christian)博士所主持,其和泰拉松(Telethon)兒童研究所等單位的學者合作,針對一項大規模調查所獲數據資料進行整理。
這項名為《兒童體育活動的遊戲空間和環境》(PLAYCE)的調查總共為期3年,1646個育有2至5歲小朋友的主要照顧者陸續接受問卷訪談。實施統計分析時,孩子的年齡、性別、睡眠習慣、接觸螢光幕的時間和家長的教育程度、社經地位等外擾因子都有納入考量。
結果發現,相對於未養狗家庭的孩子,養狗家庭的孩子於社交、情緒發展上遭遇困難的可能性少了23%。當中有暴力、攻擊與破壞等反社會行為的可能性降低30%,和同儕互動出狀況的可能性則是降低40%。值得注意的是,表現出體貼行為(如分享)的可能性提高34%。
另外,養狗家庭的孩子中,每個禮拜至少和家人一起出去遛狗乙次者,比起溜狗頻率低於每個禮拜乙次者,社交、情緒發展上遭遇困難的可能性約少了36%。而每個禮拜和家裡的寵物狗玩耍3次或更多的幼童,比起玩耍不到3次者,表現出體貼行為的可能性竟高出74%。
探究原由,研究者認為狗是具有情感和思想的生物,因無法和孩子交談,所以孩子得揣摩狗在想什麼,方能對其行為作出反應,該過程能促使同理心和社會互惠關係的建立。而和寵物狗玩耍時,情感的連結也能讓孩子表現出更好的親社會行為,亦即利他、助人的舉動。
看完上述的說明,您是否躍躍欲試,打算給孩子找個「汪星人」當玩伴呢?建議先別衝動,審慎評估目前的居住環境及經濟條件,三思再行。其實養狗就如同辦信用卡,務必要確認自己是否有能力承擔。一旦決定要飼養就必須負起責任,畢竟狗狗不是玩具,養了就要陪伴牠一生。狗狗也許是您生活的一部份,但對牠來說,您卻是牠的全部。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