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夏季眩暈難受?中醫2道食療助調理體質,舒緩暑熱 | 健康遠見
疾病

夏季眩暈難受?中醫2道食療助調理體質,舒緩暑熱

【專家觀點】
夏季眩暈難受?中醫2道食療助調理體質,舒緩暑熱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每到夏天因眩暈症求診的病患不少,主訴大多是不定時的眼前出現天旋地轉,令人十分難受。其中有些人曾在西醫門診做了許多檢查後都無發現異常,卻仍受眩暈所苦,吃藥僅能暫時緩解症狀但無法根治,甚至還會伴隨其餘不舒服的副作用,然而中醫對這類型的患者往往能夠有不錯的療效。

像是我最近診治一位年輕上班族,每年夏天眩暈就會發作,經問診得知由於夏季炎熱她的喝水量大增,對於冰飲與甜食也毫不忌口,工作又常久坐,像這種的眩暈便屬於痰濕水飲造成的,單純給予止暈藥物其實幫助不大,中醫的處理方式反而是溫化水飲,健脾化濕,才能真正有效的中止眩暈;另外我在門診也曾治療過一位中年男性,他的工作時常需要走動,愈是忙碌時眩暈愈容易會發作,發作時服西藥可暫時緩解但停藥又發,前來就診時我先施以針灸幫他將身體紊亂的氣機先調順,之後開立疏肝理氣及通竅的藥物,服用一週後病人眩暈的次數就從每天發作變成一週發作1-2次,之後續服兩個多月的中藥,方向改為補脾益氣,眩暈便無發生,停藥後也都維持穩定不再發作。由上述例子可知,中醫對於眩暈其實是可以從多種面向切入,並且有很多方式可以讓治標與調理體質同時兼顧。

古籍《黃帝內經》中便已經對於眩暈有多種描述及名稱,像是「頭眩」、「掉眩」、「眩冒」、「目眩」等,現代中醫臨床會先評估其眩暈是實證或虛證,再去判斷屬於風、火、痰、瘀、虛的哪一類型,像是最近夏季最常出現的眩暈就是火熱型及痰濕型為主,前者是由於夏天暑熱重,容易心浮氣躁而上火所致,後者則是由於夏天貪涼使體內痰濕堆積而導致,兩者治療方式很不一樣,前者可藉由放血的方式宣洩火氣,後者則是需要健脾胃、除濕氣,若是補瀉方向選擇錯誤反而會使得眩暈情形更為加劇。對於上火型的針灸治療可以先「開四關」,也就是針刺合谷穴以及太衝穴,可將頭面的火氣迅速往下降,而痰濕型則是可針刺脾經的豐隆穴及陰陵泉穴,以恢復脾胃機能,幫助體內痰濕排出。建議上火型的眩暈患者平常食療可吃白木耳蓮子湯,蓮子不需去心,保留一點苦味,以存清熱之效,搭配白木耳兼有滋陰降火之功,而痰濕型則建議可泡黃耆陳皮茶飲用,黃耆可補氣利濕,搭配陳皮調和脾胃效果佳,有助痰濕運化。

1.白木耳蓮子湯

成分:新鮮白木耳一朵、新鮮蓮子30g、冰糖適量

做法:先將新鮮白木耳洗淨後去除蒂頭切成小塊,放入電鍋,於外鍋加兩杯水後開始蒸煮,待跳起後再加入洗淨的蓮子及冰糖,外鍋同樣加兩杯水後蒸煮第二回即可食用。

2.黃耆陳皮茶:

成分:黃耆5錢、陳皮3錢

做法:洗淨後放入鍋中,加入500c.c.的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續煮10分鐘後,過濾藥材後倒出湯汁,放溫飲用。

要特別注意的是,眩暈也有可能是低血糖、貧血、或是頸椎疾病所造成,甚至也可能是心腦血管疾病的前兆,因此建議病患要積極治療,千萬不可輕忽。

(本文作者為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