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文獻證實,母乳營養均衡且價值高,長期哺育有助新生兒成長茁壯。而一份最近發表在國外知名期刊《自然新陳代謝》(Nature Metabolism)的報告更指出,婦女懷孕期間,甚至是生產後,若能維持適度運動,可增加母乳當中有益化合物的含量,降低小寶貝未來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變成胖子的風險,值得準媽媽們關注。
該研究由服務於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所屬韋克斯納(Wexner)醫學中心的科學家克里斯汀.史丹佛(Kristin Stanford)博士所主持,其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阿肯色兒童營養中心與喬斯林(Joslin)糖尿病中心等單位的學者合作,針對若干小白鼠和150名孕婦分別進行實驗和追蹤調查,目的在探討運動的好處是如何在母子之間傳遞。
在動物實驗中,研究者將懷孕母鼠分為運動組(註:籠中有放置轉輪,時間為懷孕前兩周至仔鼠斷奶為止)和不運動組,後續採交叉餵養(cross-fostering)的方式,也就是運動組母鼠生下的仔鼠由不運動組母鼠餵養,反之亦然。這樣方能瞭解仔鼠往後的代謝狀況是受到先天的基因遺傳,還是後天的母乳餵養影響較多。
待52週時,統計發現運動組母鼠餵養的仔鼠,在體重、體脂比、糖耐量、空腹胰島素、心室射血分數等多個代謝和心血管功能指標上都明顯優於不運動組母鼠餵養的仔鼠。從中可知仔鼠的代謝健康與否並非單純只由基因遺傳所決定,餵養的母乳品質似乎扮演重要角色。
而進一步的分析顯示,關鍵會是乳汁裡頭的特定乳寡糖,也就是3'–唾液酸乳糖(3'–sialyllactose),簡稱3SL。為確認是否真是如此,研究者重複類似的實驗,但開始前先移除所有母鼠分泌3SL的基因。結果發現,前項實驗出現的保護作用消失。但有意思的是,若直接在乳汁中添加3SL,過一陣子居然能反轉仔鼠欠佳的代謝狀況。
另外,從150名孕婦的追蹤調查中可發現,產後兩個月,母乳中3SL的含量和每日步行數呈現顯著正相關,亦即這些媽咪平時走愈多路,乳汁含有的3SL就愈豐富。
論文作者表示,想要讓母乳中的3SL增加,最好的方法就是多運動,即使只是簡單的散步也能發揮效果。有鑑於此,建議準媽媽們能動就要動,每週至少累積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這樣不僅有利自己的健康,也能透過哺乳促進寶寶的代謝正常發展。正所謂「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