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預防主動脈剝離!有家族病史、心血管疾病的人該特別注意哪些事? | 健康遠見
疾病

預防主動脈剝離!有家族病史、心血管疾病的人該特別注意哪些事?

36歲主動脈剝驟逝非罕見
預防主動脈剝離!有家族病史、心血管疾病的人該特別注意哪些事?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藝人小鬼(黃鴻升)過世,在法醫初步判斷後,經紀人對外說死因是主動脈剝離,事實上36歲因主動脈剝離死亡,沒有想像中少見,如果遺傳帶有主動脈缺陷,就有可能在步入中年左右出現症狀,一般人則在55歲後較容易出現。醫生建議,一旦知道有家族史或心血管疾病,一定要接受治療與維持健康生活形態。

基因遺傳缺陷讓主動脈容易有「破口」,撕裂疼痛胸口與背部都會

台北榮總院內科部心臟科主治醫師陳震寰表示,36歲發生主動脈剝離,很可能跟遺傳基因有關,部分民眾在主動脈的血管壁上,某個部位會比較脆弱,當心臟打出血液不斷衝擊主動脈時,脆弱部位就有可能受傷出現缺口,血液會流到血管壁中,在長時間作用下,主動脈血管壁會因缺口注入血液,承擔壓力能力就變差。

陳震寰持續說明,當主動脈血管壁承受不住壓力導致剝離,病患會因不同撕裂點,感受到不同走向的劇烈疼痛,部分病患是突然背部一陣撕裂感疼痛,接著疼痛往前胸走;也有病患是反過來,先前胸劇烈疼痛,再往後背移動,根據剝離部位不同,有可能誘發腦中風、心臟冠狀動脈堵塞、體內出血等,都有危害生命的危險。

高血壓、血管鈣化、血管纖維化,也容易發生主動脈剝離

然而不僅基因缺陷,其實很多人都有主動脈剝離危險因子,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病房主任醫師黃奭毓表示,除了先天性原因外,男性在55歲、女性在65歲就會漸漸增加主動脈剝離發生風險,危險因子包還高血壓、血管鈣化、血管纖維化等,當心血管無法承受瞬間高血壓,就很容易觸發主動脈剝離發生。

黃奭毓接續解釋,心臟把血液打出來,會朝著不同部位分流,可分為升主動脈、主動脈弓、降主動脈、腹主動脈等,不同部位主動脈剝離,痛的部位與嚴重程度也都不一樣,越靠近心臟就越危險,有些病患發生病兆後,還可以到門診或急診接受緊急處置,也有一發生主動脈剝離,到失去生命也就幾分鐘的時間。

發現三高務必接受治療,同時保持健康生活習慣

黃奭毓強調,如果已經知道自己可能有遺傳缺陷,或是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三高)等症狀,就必須特別注意,首先務必遵照醫師指示接受治療,規律服藥控制三高,再來就是生活習慣要良好改變,飲食健康、不抽菸酗酒、睡眠時間充足、情緒保持穩定,當生活習慣穩定,就要維持規律運動。

黃奭毓特別說,部分民眾可能認為只要運動就能降低許多疾病風險,但生活形態沒有改變,突然運動想要維持健康,可能發生意外風險更高。因此,最好生活習慣能穩定,再來計畫運動方式,例如,每週能有3天,運動30分鐘以上、心跳在120到130之間,當身體健康維持好,即便發生主動脈剝離,立即損害生命的機率就可能降低。

尋求營養師專業,規劃符合個人的飲食處方

黃奭毓補充,現在資訊流通已經非常充沛,很多人都知道什麼食物對心血管風險較高,什麼食物能降低疾病發生風險,但飲食每個人狀況都不同,體質、喜好、生活方式等因素,都會左右食物選選擇,建議最好尋求營養師專業意見,根據個人體質與生活習慣,調配出最合適的個人飲食方式,維持心血管健康。

(NOW健康陳敬哲/台北報導;本文轉載自NOW健康網站)

專欄簡介:

健康數位內容第一品牌!《NOW健康》提供全方位醫療保健新知,適用於0到100歲以上。基因與生俱來,體質後天翻轉;打造長壽體質,就從《NOW健康》開始。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盡在「NOW健康」!

更多內容請至【NOW健康網站】/【NOW健康粉絲團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