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談戀愛,是和整個家族一起談?台美家長看待「愛」大不同 | 健康遠見
感情

談戀愛,是和整個家族一起談?台美家長看待「愛」大不同

談戀愛,是和整個家族一起談?台美家長看待「愛」大不同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雖說臺美兩地都重視父母對另一半的意見,但在看待和處理感情關係上,則有截然不同的思考模式。(本文摘自《美國女子學》一書,以下為摘文。)

臺灣情侶交往時,會有一個步驟叫作「帶回家給父母看」,無論是紙包不住火,還是遭親友催婚許久,都意味著這段感情的一個里程碑,並且表示,再過不久的將來,就有結婚準備了。美國卻非如此,孩子經常才交往沒多久後,就會把另一半帶回家吃飯,但父母或親友都不會認為眼前這個男孩或女孩,就是孩子未來步入禮堂的對象。

美國媽媽V向我解釋:「我希望我的孩子在剛開始交往,就帶回家給我看。不論最後他們有沒有結果,都是交朋友的人生經驗。我寧可他們讓我看看正在交往的朋友,也好過他們偷偷藏起來,分手難過時獨自療傷。」

相較於V媽,我的虎媽的論調就完全相反,她和臺灣大部分媽媽一樣,認為一旦和男方坐下來吃飯,就代表已經準備要接納他。我和C交往前,曾與一任男友交往了三年多,在交往期間,虎媽連一餐飯都不願意坐下來和他一起吃。我總納悶,或許虎媽是不夠認識他,有一天虎媽會跟我一樣,看到他的好。

不得不說臺灣文化有趣之處,在於父母有話都不愛直說,喜歡用其他話語迂迴暗示:

「你們都還年輕,慢慢來,不要急。」(真心話翻譯:我不喜歡他,很擔心你們生米煮成熟飯,我不得不接納他)。

「年輕人要多看看、多點體驗比較好。」(真心話翻譯:但願他只是你生命的體驗之一,體驗完就可以從你生命中滾蛋了)。

「人生是你們自己的,無論做什麼選擇,我們都尊重。」(真心話翻譯:我其實不同意你的選擇,但不想和你撕破臉,才不得不尊重)。

「我覺得他還好,但我會保持客觀,不會反對你們交往。」(真心話翻譯:但我也不鼓勵你們交往)。

現在回頭看,覺得我當初真是好傻好天真,一股腦忙著談戀愛,也卯足全力希望家人接納他。對於亞洲人而言,談戀愛不只是和你的對象談戀愛,而是和整個家族一起談戀愛。

過度保護,讓孩子太晚懂「愛」

說到底,暗示已經是相對溫和的方式了,亞洲文化常教育孩子必須重視父母的意見,對兩性話題又趨於保守,大都禁止孩子進大學前談戀愛,一上大學後又立刻鼓吹孩子交男女朋友;同時,父母也不希望孩子犯錯,最好能一步到位,甚至喜歡幫忙定下標準、鑑定孩子的對象,大都以經濟條件和社經地位為主要考量。當遇到父母不認可的另一半,有些父母就會用「我是為你好」「聽我的就對了」等理由反對。

小咪是我在求學時期認識的亞裔室友,有個交往多年的遠距離男友A男,但小咪對對方早已沒有感覺,卻不知怎麼開口說分手。捺不住寂寞的小咪開始劈腿班上的B男,腳踏兩條船的歹戲拖棚之下,最後B男耐心和愛心被磨光,徹底離開小咪,小咪才發現自己的真愛是B男,鼓起勇氣和A男分手。當時的我老納悶,課業表現頂尖的小咪,處理起感情事卻像個中學生般不成熟。後來我才明白,小咪的父母努力栽培她念書,卻從沒給她機會教她如何談戀愛,而那位A男,就是小咪的第一任男友。

適時表達意見,尊重個人選擇

在美國長大的女孩,從小便要學會分辨自己喜歡或不喜歡什麼,甚至連「喜歡」都有分好幾個詞彙,來表達不同等級的喜歡,比如被一個人煞到叫「Crush」;和這人在一起很開心,是「Like」;而真的覺得能夠把心交出去,才用「Love」。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圖/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從中學開始,兩性就有許多交流的機會,像畢業舞會、女生邀男生參加的舞會等,年輕清純的交往,大部分父母都會給予認可。這之中當然會在感情上跌跌撞撞,父母並不會告訴孩子該怎麼做,而是扮演鼓勵的角色,幫助孩子學習做該做的決定。當然,這也代表父母必須有足夠強大的心臟,看著孩子歷經心碎和成長。

長大成人後,父母或許會表達自己的意見,卻鮮少會介入孩子的感情生活,無論孩子面臨一段成功或失敗的關係,都必須自己去經歷和學習。心理學博士黛博拉.桑德拉(Deborah Sandella)說:「談戀愛是讓你學習了解自己、了解你的心、你的靈魂和你喜歡的伴侶是什麼樣子。談戀愛是以你為主,不是你的父母。」

後來我和虎媽聊起我的前一段感情,虎媽坦承,她當初心裡七上八下,怕我真的決定嫁給一個她從各方面看都覺得不適合的對象,怕我會踏入一個,她很確定絕對不會美滿的婚姻。但我感激虎媽的放手,並且在我和前男友分手後,陪我走過人生最低潮的一段時間。也因為這一段失敗的感情,讓我明白知道自己要和不要什麼,才能讓我遇到C之後,格外珍惜。

我和C交往一個多月後,我的父母就和他見面;交往一年後,C就被邀請去參加我兄長的婚禮。期間吃飯更是吃了好幾回合,數都數不清。連我和C吵架時,虎媽居然都站在這未來女婿那一邊。

我這才明白,遇到對的人,大部分的父母會搶在前頭讓你知曉:看你得到幸福,他們比誰都開心。

《美國女子學:#凍卵 #MeToo #瘋狂的矽谷媽媽:看美國女人如何破關打怪,為不完美的自己而戰!》一書,Dr.Phoebe著,時報出版。圖/《美國女子學:#凍卵 #MeToo #瘋狂的矽谷媽媽:看美國女人如何破關打怪,為不完美的自己而戰!》一書,Dr.Phoebe著,時報出版。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