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一定都有過口腔潰瘍的經驗,一旦發作就會很不舒服,吃東西或是碰觸到就會很痛。
造成口腔潰瘍的原因有很多
有可能是咬到、燙傷或是常吃刺激性食物,對黏膜造成傷害。其他像是細菌、病毒及黴菌的感染,也可能會引發潰瘍,例如化療病患或是糖尿病患者,由於免疫力降低易受病菌侵襲,也特別會出現這樣的症狀。此外,有些像是口腔癌或血液疾病,也可能會先有口腔潰瘍的表徵。
然而,若一年內出現三次以上的反覆性口腔潰瘍,又合併生殖器潰瘍以及眼部症狀的話,就要可能罹患貝賽特氏症(白賽氏症)。
貝賽特氏症屬於一種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
會攻擊自身的血管及黏膜,國內盛行率為萬分之一。多發生在20~40歲的族群,原因尚未明瞭,初期表現可能僅是口眼及陰部的症狀,後期的話對於關節、血管、腸胃道甚至神經,都可能會受到影響。因此,小小潰瘍背後可能隱藏大大警訊,千萬不可輕忽。
中醫早在漢朝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一書中,就對這樣的疾病有所描述,並將之稱為「狐惑病」。文中提到
❝蝕於喉為惑,蝕於陰為狐,❞
同時還有目赤如鳩眼的症狀。而這些描述恰巧就對應到現代人口中貝賽特氏症,出現口腔及陰部潰瘍以及眼部發炎的表徵。
另外,狐惑病還會伴隨著不欲飲食、聲音沙啞、默默欲眠和目不得閉等症候。治療方面對於上部的潰瘍可以使用瀉心湯類來治療,而對於下部的潰瘍則建議可以用苦參湯來外洗治療。
臨床認為本病的急性期與熱毒有關
然而,緩解期需考量氣陰以及肝腎的虧虛,清熱與補虛的拿捏是治療重點,一味地清熱僅能治標,無法阻止潰瘍反覆發生,適當補虛才是治本關鍵。
當潰瘍發作疼痛難耐時,推薦患者可以先在患部抹上,由黃柏粉和細辛粉與蜂蜜攪拌而成的糊劑,以降低不適感。待疼痛稍緩後,則可飲用甘草桔梗茶來幫助潰瘍緩解與修復。
材料:
炙甘草15g,桔梗12g,黃芩9g,乾薑9g,半夏12g,大棗10枚,黃連3g,人參6g、生地6g
做法:
將上述藥材洗淨後,放入鍋內並注入1500c.c.的水,煮沸後轉小火續煮20分鐘後,將湯汁放溫後分次服用。
功效:
本茶是由甘草瀉心湯與桔梗湯去做加減,除了清熱作用外,也有益氣之功,搭配上生地,還有養陰生津的作用。同時,現代研究也指出黃耆、人參及甘草,皆有調節免疫的作用。
當口腔潰瘍發生時,最好先了解自己最近是否有睡眠不足、情緒壓力或是維生素攝取不足的原因,千萬別一味覺得自己是火氣大而服用苦寒藥物,會使得正氣受到損害,反而黏膜不容易癒合。
飲食方面則要盡量清淡,選擇軟質或流質食物
避開燒烤辣炸的烹調方式,多食用富含維生素C及高蛋白食物,以促進黏膜修復。反覆的口腔潰瘍則建議到醫療院所作進一步判定,若真的確認是貝賽特氏症的話,除了口腔以外還要特別注意陰部的清潔,避免穿著緊身衣褲,如廁後以清水沖洗取代直接乾性擦拭,且疼痛發作時可利用苦參及土茯苓煎湯坐浴以減緩不適感。
(本文作者為翰鳴堂中醫診所執行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