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內群聚感染已累計兩名醫師、兩名護理師因公染疫,面對疫情擴散,各界「紙上辦案」,議論紛紛,引爆諸多爭議。《遠見》整理五大關鍵爭論,讓你一次釐清!
桃園醫院發生院內群聚感染,共五名醫護人員染疫,疫情已發展到第三波,引發疫情擴散的疑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緊急採取滾動式檢討和修正,包括採取更嚴格的接觸者認定,專家進駐此次發生群聚案的部立桃園醫院等。
目前桃園醫院約有152人居家隔離14天,有46人須自主居家隔離三到七天。但該院沒有封院,門診仍持續,只是看診醫師變少。同時,全院患者「只出不進」;取消探病,陪病僅限一人,且須實名制。
到底院內感染擴大,是防疫破口,還是百密一疏?《遠見》整理五大關鍵爭議,一同來釐清和了解箇中問題:
爭議一:桃園醫院是否需要封院?
過去一年,桃園部立醫院扛下20%新冠肺炎確診病人,如今發生院內群聚感染,「封院」呼聲又起。
「過去SARS時期和平醫院封院,是因當時對病毒及傳染無知,才產生這種極不人道的作法,」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認為,如果覺得院內感染真的沒辦法控制,就「停止醫療作業,所有病人轉走,所有醫護人員都居家檢疫14天」,而不是完全把醫院關起來。
陽明醫院胸腔科醫師蘇一峰也反對「封院」,理由是:國外疫情仍然失控,隨時會有新的境外個案進入台灣,封院顯得毫無意義;封院要如何分割裡面的病人與醫護人員,尤其是未被感染者。
「從基本的道義來說,桃園醫院扛起治療全國五分之一確診病患的重責大任,發生院內幾位感染,結果就用可割可棄的態度報答他們的盡忠職守,這樣對嗎?」蘇一峰直言。
從過往歷史來看,「封院」常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增加更多的問題,蘇一峰以中國武漢封院、日本和韓國封院為例,「最後疫情都還是傳出去了」;而SARS當年的和平封院留下的歷史爛帳,迄今仍有許多未解的社會創傷。
爭議二:院內感染是SOP出問題?
此次桃園醫院發生院內感染,被認為是防疫破口,外界指向染疫醫師有缺失、醫院感染管控SOP有問題。
「哪個國家沒有院內感染?都是幾百個人生病、幾十個人死亡,」李秉穎直指,其實院內感染都是一直存在的,無論是新冠病毒或是流感都有可能發生,「不是有院內感染就十惡不赦!」
李秉穎指出,「病毒是肉眼看不到的,發生院內感染是無法百分之百避免的事情。」台灣抗疫打仗一年多,這是第二次發生院內群聚感染,重點是系統性檢討,減少之後發生的機會,而非咎責,呼籲外界勿妖魔化院內感染。
「SOP寫得再完善,也不一定會把所有有可能碰到的臨床狀況寫進來,標準作業流程要形成,得要先有臨床經驗,」嘉南療養院成癮暨司法精神科主任李俊宏認為,新冠病毒造成的臨床狀況不少,剛開始就只能參考國外的準則,擬定類似版本,碰到問題再做修正。
「『一定能守住』這種事情,只是一種期待;最好的準備、最壞的打算,才是最實在的。」李俊宏認為,身在第一線的醫護同業能夠守到現在,已經是世界一流的厲害了。
圖/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爭議三:「分艙分流」就能杜絕院內感染?
院內感染被質疑是否「分艙分流」做得不徹底?「這是錯的說法!」李秉穎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院內爆發感染和分艙分流是否做得徹底,並沒有直接關係,因為「分艙分流的原意是保留醫療的能量」。
所謂的「分艙分流」是讓醫護分組,一組去照顧確診者,一組照顧別的病人,彼此不接觸,工作場所也不一樣。李秉穎進一步解釋,萬一院內感染發生、有醫護被隔離時,另外一組人可以立刻接手,補足人力。
事實上,要做到完全「分艙分流」,更大的問題在於醫療人力不足,一旦落實,可能造成值班、跨科照會都受到影響,對此,指揮中心表示,未來將盡量提升專責程度,檢討照護分艙之落實。
爭論四:染疫醫護的接觸者為何沒有居家隔離?
外界也質疑,案852、856的感染醫護,在案838確診後為何沒有居家隔離?
根據先前的規範,「密切接觸者」的定義是必須在室內近距離接觸15分鐘、且沒有適當的防護措施,因此,這兩例當時是被歸為自主健康管理,李秉穎解釋,案852、856當時有戴口罩,因此並非密切接觸者。
但經過這次事件,李秉穎指出,基於醫護人員遭傳染的情況較多,可能是環境接觸感染,建議改為同一室的醫護若有人確診,即全體居家隔離檢疫,「不要再拘泥在15分鐘的侷限」。
「感控沒有止境,」指揮官陳時中在1月17日也緊急修正:任何可能接觸者,只要有接觸到情況,就得停止上班,有相關症狀也要採檢報告,並表示未來將對密切接觸者的定義再檢討。
爭論五:醫護都有戴口罩還染疫,是環境接觸問題?
被感染的醫護在醫療院所工作時都有配戴口罩等仍遭感染,既便有防護還染疫,是否有「環境」因素?陳時中回應,「不敢說一定沒有,但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是環境所引起」。
李秉穎則提醒說,新冠病毒是會在環境中存活一段時間,當有被感染的醫護人員進入護理站、休息室,下一組醫護人員來使用、接觸後,若手部沒有消毒之下觸摸眼口鼻,就有可能被感染,同時,提醒民眾「不摸眼、口、鼻」、勤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