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來臨,常有低溫特報,常會出現頭頸痛或背痛,其中頭頸背疼痛相當常見,且有些特異體質的人,一旦氣溫下降,立即會出現症狀,嚴重時會合併引起頭痛,影響工作效率,甚至於需服用止痛藥才能緩解,日積月累後,對身體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寒冬引起頭頸痛的可能原因包括:
1. 肌肉過度勞累
現代生活中需要操作電腦、看平板電腦或手機的民眾很多,整天下來常引起頸背酸痛;有些民眾很晚才就寢,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久而久之會引起肌肉過勞。有時清晨醒來,頭頸僵硬,即俗稱落枕。肌肉持久收縮會產生代謝廢物,其中包括乳酸,會引起肌肉酸痛;另一原因為過勞導致肌肉缺氧,肌肉會出現痙攣,使肌肉的血管受到壓迫,引起更少的供血,更無法運送出代謝廢物,造成惡性循環。
2. 氣溫太低
寒冬時,氣溫下降引起血管收縮,才能讓體表溫度下降,以維護體熱不會向外散失,維持全身體溫,這是一項保護機制,可是寒冬氣溫驟降,越晚氣溫越低,平時晚睡的夜貓族,即會處在此低氣溫的情境中,結果使肌肉的供血量減少,造成疼痛。
3. 維護體溫
寒冬時人體需要維持體溫和重要器官如心臟、腦部、神經系統、肝臟、呼吸系統、腎臟等部位的運作,人體肌肉必須一直收縮來產生熱量維持體溫,又要提供儲存的能量給前述重要器官運作,一旦也耗盡後,只能過度代謝,產生過量代謝廢物,累積更多後,造成惡性循環,雪上加霜。
頭頸部肌肉都是小型肌肉,主要用於維持姿勢,比起四肢的大型肌肉而言,可維持長期的收縮狀態,仍不會產生疲勞,但若引發酸痛,顯然工作量太大或超時工所引起。
在寒冬中,如何預防頭頸背疼痛呢?此時可考量幾點作法來改善:
維持局部的適當溫度,如使用熱敷包,提高頭頸部的體表溫度,傳導到肌肉層,讓肌肉血管舒張,增進血液循環,肌肉才能正常;或戴上毛帽,內加熱敷包可達到良好效果。改善空調導風板角度不要直接吹到頭頸部、注意室內環境溫差及改進(尤其使用暖電毯而需下床如廁時)、善用連帽衣物、毛帽、即使睡眠也可戴上、善用圍巾或保暖脖圍都有益處。
攝食適量糖類,可提供優質的熱量能源,攝食太多的脂肪或蛋白質,並非提供能源的適當食物,且會產生其他代謝產物。有些民眾不太喜歡攝食醣類,應加以改變。
從事適當肌肉運動,促進恢復頭頸部肌肉的活力,減少疲勞,運動可增進血液循環,改善肌肉痙攣,減輕疼痛。頸椎也有其核心肌群,頭皮上也有一些肌肉可進行局部按摩來改善循環。
工作要適度間隔休息,減少長時間打電腦、看平板或手機,縮短頭頸部維持相同姿勢的時間,如此可減少肌肉發生痙攣的風險。
早睡早起,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睡眠時可用熱水袋或暖暖包外敷頸部,更能健康。補充足量溫熱開水,減少體表溫度的散失,洗澡時同時做頭頸部按摩,都有其功效。
頭頸部肌肉痙攣是發生疼痛的先驅症狀,可及早注意,改善生活習慣,才能避免肌肉的累積傷害,損壞健康。
(本文作者為台大醫學院骨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