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慢性腎臟病患者應注意防範肌少症 | 健康遠見
醫療

慢性腎臟病患者應注意防範肌少症

【專家觀點】
慢性腎臟病患者應注意防範肌少症 研究發現,慢性腎臟病患者比一般人更常出現肌肉量減少、肌力變差和機能減退的情形,即為肌少症。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慢性腎臟病是人體健康的重大殺手,日常生活中許多會損傷腎臟的食物、藥物和毒素很多,在日積月累之下,逐漸失去腎臟的機能而不自知;腎臟的腎元一一損壞,最後引起慢性腎臟病;有些病患對止痛藥的觀念不健全,一旦病痛發生,即要求要注射止痛藥,雖然可以較快改善症狀,但失去腎臟機能的痛苦,未親身經歷難以言諭。

本國民眾發生慢性腎臟病的盛行率很高,到處都有透析洗腎中心,在台灣健保制度下,本國的洗腎設備相當普及,即使慢性腎臟病患數目很多,也都能得到良好醫療,病患的生活品質維持良好水準,即使因其他疾病而需接受手術的病患,也都能夠順利安排洗腎透析的轉換,不致影響手術的進行,真是患者的福祉。但基本上健康乃是無價之寶,治療雖可解決部分症狀,但也應多所警惕。

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腎臟機能發生衰竭,生理狀態和機能加速老化,其中早衰的情形,常會反應在患者的骨骼肌量減少,肌力減弱,體適能和活動力衰退,病患看似營養不良,行動緩慢,反應力變差,常會合併其他慢性病、骨鬆和骨折,久之引來百病叢生,而增高死亡率。

研究發現,男性和女性慢性腎臟病患者比一般人更常出現肌肉量減少、肌力變差和機能減退的情形,即為肌少症;研究指出,各專家學會對肌少症的定義有所不同,依據不同肌少症定義及切點,慢性腎臟病患者發生肌少症的盛行率範圍自4%~63%;其中不需接受透折治療者5.9~50%,且較發生於女性、年老、身體質量指數、糖尿病共病和使用亨利環利尿劑(loop diuretic)者;若需接受透析治療,病患的肌肉萎縮程度更嚴重,接受血液透析者的肌少症盛行率介於9.5~37.1%,日本接受腹膜透析的慢性腎臟病病患,其肌少症盛行率為8.4%。

慢性腎臟病發生肌少症的機制很多,兩者的因果關係很難釐清

基本上可分為肌肉分解增加與肌肉合成減少。在肌肉分解方面,病患的體內肌肉分解代謝率增高,此與許多因素有關,包括體內累積尿毒素、長期慢性發炎、出現胰島素抗性、荷爾蒙平衡發生障礙、限制蛋白質攝取量、營養不良、維生素D缺乏、蛋白質分解增加,最後導致肌肉萎縮。此外,慢性腎臟病常會合併許多共病,引起氧化壓力高,並分泌許多不利肌肉的細胞激素,促進肌肉分解代謝,最後引起肌少症。

在另一方面,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肌肉合成量會減少,慢性腎臟病病患的肌肉幹細胞的活性變差,肌肉新生的能力更差,慢性腎臟病的病患血中,肌肉生長抑制素(myostatin)濃度會增高,負向調節骨骼肌量,使肌肉再生能力和肌肉量變少;另外常會合併性腺機能差,不利肌肉的合成。一旦發生生肌少症,身體機能和活動量會更減少,形成惡性循環,使肌肉的合成受到更大的影響,長期運動量不足也是造成肌少症的重要原因。

(本文作者為台大醫學院骨科教授)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