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家中有無學齡前的孩子?若有,平時的活動量又如何?一份不久前發表在《臨床醫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的報告指出,幼兒心肺適能的好壞,似乎會影響到大腦發育,值得家長們關注。
心肺適能又稱為心肺耐力或有氧適能,意指長時間從事運動的能力。由生理學的觀點來說,就是身體吸取、運送和利用氧氣的能力,身體在運動的狀況下,當吸收利用的氧氣越多,心肺適能傾向越好。
該研究由服務於美國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IUC)應用健康科學學院的人體運動學專家薛爾比˙柯葉(Shelby Keye)和賴爾文˙可漢(Naiman Khan)博士共同主持,其以刊登廣告的方式招募到59位年齡介於4至6歲的小朋友,並針對他們進行一系列的評估。
首先,每個孩子需接受六分鐘步行測驗(6MWT),操作流程就是來回行走於一段特定走道上,以自己能行走的最快速度,在六分鐘的時間內嘗試達到最遠距離。過程中會持續監測心跳和血氧變化,觀察呼吸情形和疲累程度,而目的主要在了解當事人的心肺功能狀況。
圖/想要家中的小寶貝未來頭好壯壯,除了營養、睡眠要充足外,適量的運動也不可少。情境照,作者提供。
接著,實施認知相關測驗,且應用事件關聯電位(ERP)及電腦化的旁側干擾作業(Flanker Task)檢視專注力。另外,也以改良版本的叫色作業(Stroop)確認心智彈性。最後隨機選出若干孩子,要求配戴腦電圖帽,並告知聽到特定聲音要做出反應,從中記錄腦電活動。
統計發現,當這些孩子於指定時間內可以走得更遠,也就是心肺功能狀況越好,他們在智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得分也會越高。進一步的分析顯示,孩子的心肺適能愈佳,愈能專心處理被交付的多項任務,辦事效率也明顯較高,意即小腦袋具有妥善分配注意力資源的潛力。
論文作者表示,以往類似的調查採樣都集中在兒童、青少年或成年人,且證實心肺健康和大腦認知功能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性。而上述的研究結果更進一步讓我們知道,這樣的連結在學齡前就已出現。
圖/較高強度的活動也能更有效地提升幼兒的心肺功能和刺激骨骼成長。情境照,作者提供。
有鑑於此,想要家中的小寶貝未來頭好壯壯,除了營養、睡眠要充足外,適量的運動也不可少。專家建議,幼兒的運動時間每天需累積至少180分鐘,至於內容由低強度的活動(如玩玩具、穿衣、收拾東西等)以至較劇烈的活動(如游泳、跳繩、玩捉迷藏等)都可以。
然而,較高強度的活動能更有效地提升幼兒的心肺功能和刺激骨骼成長。因此,隨著幼兒年齡增加,在建立活躍的生活模式之餘,家長亦應多鼓勵他們從事較高強度的體能活動,進一步促進身體健康。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