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網路上有消費者到賣場購買冷藏蝦仁,回家後清洗並以調味料抓醃,過一陣子再回來看蝦仁居然冒出藍色的汁液,嚇得上網問這到底是好物是雷物,甚至還有人於下方貼文留言表示其實是蝦子不新鮮?究竟蝦子出現的藍色汁液是怎麼來的?
藍色汁液是因為蝦子血液的「血藍蛋白」氧化!
為何會有那張藍血流成河的狀況出現?其實造成此原因的藍色小精靈就是「血藍蛋白」。
蝦子的血液中含有一種「血藍蛋白(Hemocyanin)」,又稱血青素、血藍素或銅藍蛋白等。血藍蛋白是節肢動物(如螃蟹、蝦等)和軟體動物(章魚、蝸牛等)血液中用來運送氧氣的蛋白質。就像人體中運送氧氣的血紅蛋白,也是俗稱的血紅素一樣。
圖/民眾至賣場購買蝦仁,回來處理完醃漬後冒出藍色汁液。圖片取自「我愛全聯-好物老實説」臉書社團網友貼文
而蝦子的血本來為透明無色,但當蝦子的血接觸到氧氣後,血藍蛋白中的銅離子與氧氣結合氧化後,才會讓蝦子血液呈現藍色。總結來說,血藍蛋白與氧結合後,就是蝦子血呈藍色的原因。
然而血藍蛋白不僅僅存在於蝦子中,常見的還有章魚、螃蟹、等,而在有些辦桌生魚片拼盤上會出現的藍色龍蝦血,也是因為接觸氧氣後氧化的血藍蛋白所造成。
圖/台灣辦桌生魚片拼盤出現的藍色龍蝦血,也是因為血藍蛋白所造成,龍蝦血上桌前常會加入米酒或高粱去腥。取自食力
買回來的蝦子有藍血 不是判別新鮮與否的依據
那買回來的蝦子有藍血是新鮮還不新鮮?呈藍色是因血液氧化、屬於正常現象,但是蝦子的新鮮程度並非由血液是否為藍色判斷。以下提供四個挑選新鮮的蝦子小撇步:
1、色澤:蝦子的外殼是否有光澤、顏色是否天然無異常
2、外觀:蝦子的身形是否完整並呈現彎曲狀、蝦頭與蝦身是否緊密聯接
3、觸感:用手輕壓蝦身檢查肉質是否有彈性
4、嗅覺:蝦子是否無腥臭味等異味
而台北市衛生局也呼籲大眾購買生鮮蝦仁或蝦子時,除了應注意其外觀、顏色或氣味等是否有異,也建議販售業者向大盤或供應商索取自主檢驗報告,購買水產品應選擇具有生產履歷或信譽良好之業者,避免選購來源不明的產品,此外,烹煮前應仔細清洗,烹煮時也應完全煮熟,以確保飲食的安全與衛生。
(本文轉載自食力網站,原標題為〈蝦仁買回來冒藍色汁液,是正常現象不是異形〉)
專欄介紹:
食力於2015年10月正式開台。創辦團隊是一群媒體工作以及對食品科學與知識推廣有熱情的人。我們要重新建構民眾對食的信任,把過去被恐嚇、被誤解、被斷章取義的食品安全事件,用正確、知識與理性的角度,提供給閱聽大眾,讓「事實」能真正被看見。「報真導正」四個字,我們所寫,我們負責,更希望你們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