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晚餐常會大吃大喝嗎?睡前總要來點宵夜?一份最近發表在國外知名期刊《應用心理學》(Applied Psychology)的報告指出,晚上不健康的飲食行為似乎會讓隔日的工作表現欠佳,值得大家參考。
該研究由服務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NCSU)的心理學家趙承熙(Seonghee Sophia Cho)博士所主持,其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學者合作,透過刊登廣告招募到近百名全職員工,並針對他們進行追蹤調查,目的在探討夜間的飲食模式是否會影響第二天上班的狀況。
過程中,所有人每天都需填寫三次問卷
時間點依序為出門上班前、下班回家後與晚上就寢前,如此連續10個工作日,至於問卷內容則大不相同。以目的而言,上班前、下班後與就寢前的問卷分別是要了解個案當下的身體與情緒反應、實際工作情形與晚上的飲食習慣。
結果發現,當個案有不健康的飲食行為時,比方說暴飲暴食、攝取垃圾食物或三更半夜還在吃零食、點心等,第二天早上身體或情緒出問題的可能性明顯會較高,前者普遍是頭疼、胃痛和拉肚子,後者大多為焦慮、緊張,有的人甚至對昨晚的飲食選擇感到內疚或羞愧。
進一步的分析顯示,因昨晚不健康飲食所致的身體、情緒問題又和當事者一整天的工作表現有密切關聯。當他們坦承身體或情緒出問題時,去上班時會傾向被動消極,也就是利他行為(如向同事伸出援手,給予幫助)變少,而退縮行為(如偷懶、打瞌睡或早退)增加。
研究者表示,睡眠不足或許是原因之一
晚上進食豐盛的菜餚,本身又不管控或節制,在過飽或腹脹下,睡眠質量肯定會受到擾亂,隔天早上身體不舒服、沒有精神或心情不好,感覺很糟實在所難免。而帶著這樣的身心狀態到服務單位,想要有好的表現,恐怕不容易。
有鑑於此,為避免工作提不起勁,缺乏戰鬥力,上班族的朋友晚上用餐除需注意營養外,也要懂得適可而止,更重要的是儘量別吃宵夜。但若半夜真的餓到受不了,非吃不可,專家建議最好把持「量少」「簡單」、「清淡」、「高纖」與「好消化」等原則,像是香蕉、大番茄、莓果、燙青菜、烤地瓜、無糖優格、穀物瘦肉粥、味噌湯、低脂溫牛奶、無糖熱豆漿與堅果都符合標準,相信這樣才能降低身體的負擔。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