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疫情持續延燒!自5月11日傳出本土病例,短短七天內累計就高達784人確診,國內醫療量能也傳出吃緊消息。導致許多曾接觸確診者的人,甚至輕症患者,面臨無法篩檢或送醫的困境,究竟這些被迫在家中等待的民眾,該如何因應呢?
資源留給重症患者,指揮中心籲:輕症確診者在家等通知
面對醫療量能緊繃的狀況,指揮中心指出,大部分的COVID-19感染者症狀輕微,基本上休養後即可自行康復。因此,為了讓資源留給重症患者,「請確診個案未接通報前,在家等候公衛人員通知」。
同時,也提醒確診者應電話聯繫密切接觸者,包含症狀開始發生前3天至隔離前,曾有共同用餐、共同居住,或未配戴口罩面對面15分鐘以上接觸對象,請密切接觸者進行自我隔離及健康監測。
只有一間衛浴怎麼辦?陳時中:同住者移出或使用前後落實消毒動作
至於,外界好奇如果住家只有一間衛浴、必須多人共用,但家中又有人懷疑確診的話,在衛生流程指引上又該怎麼做呢?
陳時中表示,基本上仍希望可以盡量避免共用衛浴的情況發生。但如果真的無法避開的話,則建議同住者可考慮移出,若以上都不易執行,至少應於每次使用前後落實消毒動作,來幫助降低傳播風險。
且他也再次強調,無論是已確診,或是懷疑自身就是確診者的民眾,除了與家人使用不同衛浴設備外。在家更要注意應採取一人一室的隔離措施,不要離開房間,並由家人協助準備食物飲水,不要和家人共餐或共用物品。同時,避免跟其他同住者接觸,特別是長者、幼兒或免疫力低下的家人。
輕症、無症狀確診者入住加強版集中檢疫所,以一人一室方式收治
除了上述居家注意事項外,若輕症確診者等候到公衛人員通知,下一步的可能因應措施又會是什麼呢?
指揮中心於昨17日記者會上陳時中表示,因擔憂這類病人若沒有事先安排,大量進入醫院,可能引發一波院內感染加重疫情;且長期待在家中,有增加同住者感染的疑慮。因此,現階段指揮中心將安排把輕症、無症狀確診者送往集中檢疫所,以一人一室方式收治。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指揮中心現已啟動「加強版集中檢疫所」,臨時安置無症狀或症狀輕微確診者。有24小時醫事人員進駐,隨時以電話或視訊方式,評估病患的健康狀況,開立相關藥物,並確認病患是否有送醫必要。
目前共有133名確診病患,被安置在加強版集中檢疫所
截至目前,共有133名確診病患,被安置在加強版集中檢疫所,當中128位為新確診,還未住到醫院無症狀或輕微之病患。另外,有5位是從醫院轉出,符合下列標準:發病日超過10天以上,經評估不具傳染力,或傳染力輕微,下轉到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隔離的確診者。
同時,羅一鈞也進一步對於這類安置在集中檢疫所無症狀,或症狀輕微之病患的後續可能措施進行說明。其提到,若未來有足夠病房可轉入,也會轉到醫院內收治;另外,如果這類病患在集中檢疫所內症狀隨時有改變的情況,也會有負責醫師協助前往診療,或是以視訊方式進行遠距診療,來評估是否需要轉送醫院。
羅一鈞也補充道,因此這樣的系統仍在醫療體系掌握中,在法規面上指揮中心也會將它公告為目前第五類法定傳染病的指定隔離場所,且國內現階段至少有235間的加強版集中檢疫所可以收治類似病患,尚無不足之虞。
我確診了or接觸到確診者,該怎麼辦?10大守則一次看懂
但這些擔憂自己因接觸確診者可能染疫,或懷疑自己就是確診者的民眾,下一步到底該怎麼辦呢?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也在16日公布相關因應守則。
並提醒民眾,若期間出現以下症狀: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時,請立即聯絡119、衛生局或撥打1922,依指示就醫,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我有接觸到COVID-19確診個案,該怎麼辦?》
1. 如果您與確診個案於症狀發生前三天至隔離前有密切接觸?(如共同用餐、共同居住或曾有面對面15分鐘以上的接觸),請先留在家中自我隔離,等候衛生單位通知,除非有立即就醫需求,請不要離開住所。
2. 在家中請單獨一人一室,盡量和家人使用不同的衛浴設備,不要離開房間。
3. 在家中請避免與其他同住者接觸,特別是長者、幼兒或免疫力低下的同住家人。
4. 請務必佩戴口罩和注意手部衛生(使用肥皂水洗手,或使用酒精)。
5. 觀察自己是否出現COVID-19的相關症狀,如:發燒、流鼻水、咳嗽、喉嚨痛、倦怠、肌肉痠痛、頭痛、腹瀉、嗅覺或味覺異常、呼吸急促等。
6. 若出現以下症狀時,請立即聯絡119、衛生局或撥打1922: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
7. 請依指示就醫或前往篩檢,並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8. 請家人準備食物飲水,不要家人和共餐或共用物品。
9. 請使用稀釋後的漂白水或酒精清潔所有經常觸摸的物體表面。
10. 如果您不是密切接觸者,則僅需進行自我健康監測14天,如有疑症狀,請佩戴口罩後就醫評估,並告知可能的接觸史。
圖/我有接觸到COVID-19確診個案,該怎麼辦?圖片來源:中央疫情指揮中心
《我是COVID-19確診個案,該怎麼辦?》
1. 大部分的COVID-19感染者症狀輕微,休養後即可自行康復,為了將醫療資源留給重症患者,請您先留在家中不要離開,等候公衛人員通知。
2. 在家中請單獨一人一室,盡量和家人使用不同的衛浴設備,不要離開房間。
3. 在家中請避免與其他同住者接觸,特別是長者、幼兒或免疫力低下的同住家人。
4. 請務必佩戴口罩和注意手部衛生(使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酒精)。
5. 若出現發燒症狀,可以使用退燒藥減緩不適症狀,盡量臥床休息和飲水。
6. 務必觀察自身症狀變化,若出現以下症狀時,請立即聯繫119、衛生局或撥打1922: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
7. 請依指示就醫,並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8. 請家人準備食物飲水,不要和家人共餐或共用物品。
9. 請使用稀釋後的漂白水或酒精清潔所有經常觸摸的物體表面。
10. 電話連絡我的密切接觸者(在我開始有症狀發生的前三天至隔離前,有共同餐、共同居住或未佩戴口罩下面對面15分鐘以上的接觸),請他們自我隔離並健康監測。
圖/我是COVID-19確診個案,該怎麼辦?圖片來源:中央疫情指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