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新冠病例激增!台灣從「半封城」到「封城」倒數關鍵14天? | 健康遠見
防疫

新冠病例激增!台灣從「半封城」到「封城」倒數關鍵14天?

新冠病例激增!台灣從「半封城」到「封城」倒數關鍵14天? 台灣距離疫情第四級警戒的封城階段,愈來愈近。池孟諭攝影

雙北市防疫自5月15日起升級至第三級警戒,可謂「半封城」狀態。而依照目前每天確診破百例的速度,台灣從「半封城」到「封城」的距離,可能剩不到14天……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標準,從第三級警戒升級至第四級警戒,是指出現了「14天內平均每日確診100例以上,且一半以上找不到傳染鏈」、本土病例數快速增加的狀況。

而從國際的經驗來看,上述的第四級警戒就是所謂的「封城」了。

因此這14天十分關鍵,要是這14天每一天的新冠確診案例總數,都是每天破百例成長,而且超過一半找不到傳染鏈,就代表台灣史上有可能首度出現防疫封城。

可以想見,未來14天每天睜開眼的第一件事,就是追蹤台灣確診案例總數、感染源地域分佈,同時配合遵守政府所有的防疫規定。除此之外,也不能忽視因為半封而被打亂的工作及生活節奏。

疫情警戒階段。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圖/疫情警戒階段。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疫情升級,「瘋搶物資」亂象怎解?

從國際封城的經驗與教訓來看,社會的不安與擔憂,是「病毒就在家門外」的自然反應。但會讓情況變惡化的是資訊的落差,各民眾接收到訊息的快慢、完不完整,恐將加劇恐慌情緒的蔓延。

無論哪個國家,封城前夕和期間,市民做的第一件事,無一例外是去超市賣場囤積食物。

根據BBC報導,率先成為歐洲疫情重災區的義大利,倫巴底大區是率先實施封城的地區,由於擔心物資出現短缺,民眾開始瘋狂搶購物資,義大利麵、牛奶、餅乾、罐頭等食品,宛如蝗蟲過境一件不剩。最後,空蕩蕩的貨架上只留一包紙尿布。

曾經擔任中央社倫敦特派員、現為獨立媒體人的黃貞貞,在英國劍橋封城期間的真實經歷是,跑了好幾家超市才買到衛生紙,而且還是超買的客人「釋出」才有。

疫情升級,許多人搶購物資。林耘彤攝影圖/疫情升級,許多人搶購物資。林耘彤攝影

「從經理手中拿到衛生紙時,現場其他客人還熱烈鼓掌表達恭賀,令人啼笑皆非,」黃貞貞在《報導者》的文章中描述道。

而台灣在半封的第一天,也和眾多曾經封城的城市,出現了搶購的人潮。一個具體的場景是,一家全聯的收銀台前,結帳人龍在店內繞了一圈又排到門口。

搶購物資的心態,有點像病毒一樣會傳染。儘管官方大聲疾呼民生物資穩定供應無虞,也沒有用。

就像美國南加州一位華人在社群媒體上的留言,自己本來不想搶的,但通過社群媒體看到週邊華人朋友都在搶:「心裡發生共振」,愈想愈慌,不由自主加入囤貨行列。

「瘋囤積」囤出兩大惡果

市民大量囤積民生物資的後果,一是價格被哄抬,二是食品過期變成垃圾。

大陸律師李沉便發現,湖北武漢,在去年封城後約一個半月裡,果品菜蔬的支出急漲到平時的5倍,曾經一顆大白菜賣250元台幣,而且還需要守著手機在各種不同的購物網站裡搶購。

疫來如山倒,另一則報導披露,英國民眾掃空了賣場的食物,但由於未經合理儲存,導致大量食物過期,被丟置在垃圾箱旁邊。

這樣的亂象有可能被解決嗎?一位媒體人突發奇想:「如果有一個日用品供需資訊平台,整合各大超市及賣場的庫存、供貨訊息呢?」減少資訊的落差,或許瘋搶的情況將有所緩解。

架上的蔬果已被搶購一波。林耘彤攝影圖/架上的蔬果已被搶購一波。林耘彤攝影

半封第一週:維持住醫療體系勿崩潰

邁入封城的城市,另一個共同的突出現象,是醫療系統瀕臨崩潰。

最佳例證是印度,疫情在2021年4月急速反彈,最大的問題是緊急封城後、大量發燒病人湧向醫院,醫療系統措手不及,且造成很多人交叉感染。

根據報導,印度一度在24小時內,新增36萬2770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刷新了世界紀錄。導致床位和氧氣短缺,火葬場不夠用,大批屍體排隊等火化。在疫情最嚴重的地區,說是人間煉獄也不為過。

義大利、巴西、美國的封城故事中,也是新冠患者猶如海嘯般湧入醫療院所,醫院的收治能量達到飽和,最後就是醫護人員相繼倒下,都是疫情惹的禍。

反觀台灣,在雙北宣布進入第三級警戒的第二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果斷推出新措施,請確診個案的輕症者先留在家中不要離開,等候公衛人員通知,在家時必須維持一人一室,不可離開房間,便是考慮到一旦未來確診人數激增,可能帶給救治醫院的壓力。

這種方針或許是為了「分類治療」,將確診重症、確診輕症、疑似病例以及密切接觸者隔離,可望提高治療的效果與效率,同時穩定社會情緒。

如何擴大防疫的醫護能量?「方艙醫院」的模式值得參考。

回顧湖北武漢去年在封城的前兩週,醫護人員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數就超過了1000人,並有多名醫生染疫犧牲。

疫情受控的轉捩點,是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火速建成,加上由各大場館改造而成的「方艙醫院」投入使用。

台灣或許不需要因為疫情突然升溫去蓋新的醫院,但眾多由於第三級警戒而關閉的許多公共室內場所;或許可以擺上病床、改建成臨時收治場所,讓所有的確診病例,無論輕症或是無症狀,都有獲得治療的機會。

半封與封城差異。邱莉燕整理。陳心慈製圖。圖/半封與封城差異。邱莉燕整理。陳心慈製圖。

半封第二週:告知民眾下一步的預備方案

台灣的第三級警戒進入第二週,可能發生的劇本有兩套:一是確診病例減少,台灣準備解封;另一則是確診病例持續快速增加,平均每日超過100人且一半以上找不到感染鏈,那台灣就準備進入第四級警戒的封城階段。

前者便是「天佑台灣」的再一次展現,後者則是社會恐慌情緒擴大,疫情對經濟的衝擊進一步加深,類似印度有錢人在疫情失控後,紛紛出逃至美國的場景,有可能在台灣重演。

而回顧國際重大封城經驗,專家多認為最值得檢討的是,官方對於封城所造成的市民恐慌缺乏預備方案,也缺乏正確的宣傳。

前車之鑑,後車之師,台灣各縣市若已有因應新冠肺炎擴大管制而超前部署的「兵棋推演」,便可在此時有序公告了。

「全封」撐不久,「半封」比較能長期抗戰?

 5月15日,批踢踢實業坊一篇「國際半封經驗分享」獲得鄉民大推,原文作者maxmaster在疫情重災區與巴西病毒共存半年,以過來人的口吻表示,台灣現在面臨很嚴重的疫情挑戰,雙北進行三級,相當於國際間在過去1年多的半封城。

半封城,就是為了維持經濟及上學等極必要的活動以外,其他活動就會降低;換言之,一般民眾可以不要出門就別出門。

「但你會問為什麼不直接整個封城?」這位在巴西的台灣人經歷過兩次封城經驗,心得總結是整個全封最後會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人民會耐不住。不管是經濟還是一般生活,最後就會爆發反封城抗議。「半封在國際上來看,比較能持久。」

這其實正是中央疫情指揮官陳時中的主張。他在日前記者會就指出「抗疫需要時間,一下子把強度拉很高,會沒棟頭!(台語)」強調抗疫是長期抗戰,一旦防疫強度瞬間增加,就容易形成疲勞。

中央疫情指揮官陳時中。來源: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圖/中央疫情指揮官陳時中。來源:中央疫情指揮中心

而以其它國家經驗,民眾一旦疲乏,就容易產生違背行為。屆時,政府得動用軍警系統、實施更嚴格的管制,又會引發人民更嚴重的反彈,讓防疫失效。

Maxmaster直言,這就是國際上一年多以來用人命換出來的經驗,維持必要性經濟活動但減少不必要性的活動,才有辦法走下去,就算是要全封也不能封太久。

而他所處的環境,比起現在的台灣,風險高上許多,用雙北人口換算,他所在地區一天約有6000人確診。依靠口罩戴好戴滿、減少不必要的出門、不用手亂摸眼鼻、勤洗手勤消毒等手段,同時「把所有可能接觸者都當確診者看待」,而與病毒共存至今。

「各位不用恐慌,」Maxmaster提醒,忍個3週、1個月,台灣是有機會回到過去的。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