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無症狀者可能更具傳染力!新冠病毒的傳播速度究竟有多快? | 健康遠見
新型冠狀病毒

無症狀者可能更具傳染力!新冠病毒的傳播速度究竟有多快?

可別以為沒症狀就輕忽傳染的嚴重性
無症狀者可能更具傳染力!新冠病毒的傳播速度究竟有多快? 消毒防疫人員累倒的辛勤模樣令人心疼。池孟諭攝

研究發現,不同的活動和情境都可能改變病毒的影響力。如果覺得自己可能暴露在危險中,也許更該注意這些外在的變因。

如果不是因為這次疫情在台灣的爆發,很多生活在台灣、認為疫情已經離我們很遠的國人,大概從來沒想到新冠肺炎病毒的蔓延有這麼可怕──不斷增加的確診數、一層一層擴大的傳播鏈,似乎隨著這股態勢下去,還看不到疫情終結的那天。

這次從華航、防疫旅館諾富特群聚案衍伸的萬華茶室相關病例,讓人們見識病毒的傳播速度,極長的病毒潛伏期、無症狀感染者的狀況,加上原本以為安逸而稍微鬆懈的防疫心態,都讓這次的疫情格外顯得嚴峻。

根據醫學研究統計,新冠肺炎由感染病原體至症狀浮現之間的潛伏期平均為5至6天,一般情況下由1至14天不等,但卻有個別個案可達24天。它最可怕的是,即便沒有發燒、沒有感染跡象或僅有輕微感染跡象的感染者也可以將病毒傳染給他人,讓篩檢無法有效檢測。

此外,雖然新冠肺炎主要透過人與人間近距離的飛沫傳播,但該病毒亦已被發現可以透過被污染的物品表面、環境因素傳播,這也讓確診者曾經踏上的足跡,都讓過往去過該區域的人們人心惶惶。

超級傳播者有多麼可怕?

台北捷運大消毒。池孟諭攝圖/台北捷運大消毒。池孟諭攝

平均而言,一個新冠肺炎患者可能傳染的人數僅有少數的零星家人,卻也有某部分「超級傳播者」傳染了高達數十個人,醫療機構《OSF HealthCare》強調,這些超級傳播者可能是因為多種原因,比他人更容易傳染給別人。

這箇中的關鍵可能包含族群免疫力、醫院內感染、病毒性、病毒含量與傳播途徑等,典型的超級傳播通常符合80/20法則,即約20%的感染者導致了其他80%的傳染個案。

研究發現,不同的活動和情境都可能改變病毒的影響力。如果覺得自己可能暴露在危險中,也許更該注意這些外在的變因。

不同活動的影響

口罩沒戴好很可能就因此傳遞病毒或被傳染。池孟諭攝圖/口罩沒戴好很可能就因此傳遞病毒或被傳染。池孟諭攝

由於新冠肺炎是個新型的病毒,加上各種不同的變異株,導致人們在面對疫情時幾乎沒有任何抵抗力,所以幾乎人人都可能患上這種疾病。專家強調,「傳染的速度是噴出的飛沫量與活動發生當下環境的總結合。」

在這樣的情況下,講話、咳嗽和打噴嚏都會散布飛沫,也因為講話習慣的不同和說話方式,也影響了病毒量的散布,像是喊叫比低聲耳語更容易傳播病毒。

而由於呼吸和發聲時的音量不同,唱歌也比講話更容易傳染,專家強調,行為產生的作用力愈大,一個人可排出的氣溶膠(Aerosol)就愈多,它能把病毒帶的更遠、在空氣中停留愈久,傳染力自然愈高。

所謂的氣溶膠,是指固體或液體微粒穩定地懸浮於氣體介質中形成的分散體系,其中顆粒物質則被稱作懸浮粒子。

傳染時間也很重要

為了避免群聚,許多公園目前已封閉。池孟諭攝圖/為了避免群聚,許多公園目前已封閉。池孟諭攝

許多新冠肺炎患者在感染的過程中,會製造出比傳染者更多、更嚴重的病毒,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人在出現症狀之前,可能最具有傳染力。」

因此,可別以為自己還沒有症狀,就輕忽了傳染的嚴重性,畢竟在醫學上有太多太多的案例,都是忽視了病毒的潛伏期,而將新冠肺炎傳染給家人。

周遭環境的關鍵

如果真的必須出門,口罩戴好是最重要的關鍵。池孟諭攝圖/如果真的必須出門,口罩戴好是最重要的關鍵。池孟諭攝

專家表示,影響傳染的最後關鍵是環境,包含:你和確診者之間的距離有多近?空氣品質是否通風?是密閉的室內還是開放的戶外?這些都是影響傳染的風險因素。

好比說,如果有一個人體內含有大量的病毒,對方又未戴口罩在室內活動了好一段時間,等於該環境中已充斥了大量風險,周圍的人也是處於極端的危險中。

因此,唯有戴好口罩、勤洗手、避免接觸陌生環境的物品、保持社交距離、盡可能別出門等,才是有效徹底遏止病毒散布的關鍵因素。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