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社區防疫失守,對台灣的每個人都帶來衝擊。人們又開始每天下午2:00守着阿中部長的直播,説明染疫的數目,校正回歸數。隨著防疫第三級的延長,我們除了配合政策及防疫相關(戴口罩、勤洗手、非必要不外出)的措施外,可以做什麼來減低心中的害怕與不安呢?
沒法控制,往往是人們恐懼及不安很大的來源。經濟或病毒之類的事物,正是。而這也意味著我們需要自主學習的去應對可控制的一切。所以,專注在你喜歡且可以做的事情和活動上,讓它成為生活的重心,將有助於將注意力從無法做的事情移開而減少焦躁,及減少對於不可預知事物的不安感覺。
可採取如下措施,恢復部份控制感:
1、別一直一直看新聞:
- 如果這些新聞引發你過度害怕、焦慮、緊張和憂鬱,那麼只需要知道,並不需要每小時重複的觀看。若你開始感到沒有食慾、失眠、無故想哭且落淚....,那就需找人聊聊或找專業協助了!
2、心裡的預演與盤算:
- 防疫警戒第三級如果持續更久,這包括生活所有的不便利,如分流上班、居家上班、不能外出、外食甚至自主管理、疑似疫病症狀時或染疫了的安排...等。當然這過程也不是全無好處,如上班族省去來回的通勤時間、有小孩的家庭多了親子相處的時間。
3、維持人際互動:
- 和朋友家人保持聯繫,即便是用通訊對話或視訊。
4、好好整理自己:
- 趁著這時段讓我們學習靜下來思考:什麼是真正重的事情和對我們是最重要的?
5、居住空間新規劃:
- 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間運動、做飯,恐怕是短時間必要的。趁機清空或佈置需要用的小桌面、小空間吧!
6、尋找生活小確幸:
- 花10分鐘檢視一下生活吧!看朋友傳來Line訊息的小感動;為自己試泡一杯好喝的下午茶;和長輩通了電話表達久違的關心…。
- 發展生活新活動:自去年疫情開始,Netflix 全球最大影音串流平台即崛起,九個月就增加2810萬個新用戶。顯然看片、追劇是個選項,做料理、做運動伸展操、立定跑步、家務分擔也是。
- 就學習自己在可控制範圍內,無論是你的健康,家庭生活或愛好開始,設定目標,然後朝100%去執行,達到每個可掌握的小目標,這其實也就是在疫情中的心理安頓。
1、防疫期間利用家中空間,邊遊戲邊做操
圖/防疫期間利用家中空間,邊遊戲邊做操。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提供
2、把握因防疫不外出增加的親子互動時間
圖/把握因防疫不外出增加的親子互動時間。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提供
3、親子互相鼓勵一同做伸展操
圖/親子互相鼓勵一同做伸展操。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提供
- (本文作者為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