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全國防疫三級警戒,雙北市更是重災區,雙北市也紛紛進行第四級警戒擴大管制的兵推演練。居家防疫期間,與家人相處時間變長,如何利用此一難得的時光,為家人同建立規律化生活方式,長者得到生活內容的安排,子女居家工作,孫子輩則是居家學習,並有共同相處互動時光,遠離並度過疫情的衝擊。
首先建議,減少觀看電視新聞時間,暫停電視談話性節目,台灣疫情進入警戒三級,新冠肺炎的確診、死亡人數均不斷提升,進入警戒三級第三周後,好不容易數據趨於和緩,但這些數字都容易使人焦慮,更何況不能出門,往日正常作息全都暫停,焦慮、不安的情緒更容易受到政治口水激發,不如減少這些訊息的衝擊與影響。
改變生活方式初期一定有適應的問題
如果再加上疫情期間政治人物及所謂名嘴的口水戰,或是家庭增加照護、經濟等壓力,容易產生家人間意見不一出現摩擦、衝突,不如正面來迎接無法躲避的疫情,無法改變疫情下,學習去接受、去適應、去改變自己。
平常忙於工作,少有時間與長者互動,少有更多時間與子女談心,祖孫三代共聚一堂的時間也有限,此刻正是一個大好時機,讓家人有更多時光與不受干擾的空間共聚在一起,彼此關心與瞭解對方的機會,更能讓家庭文化傳承得以持續下去。
因此建議先幫父母規劃每天生活作息,可鼓勵與幫助他們上網學習、可上網做運動、可種花、寫字、畫圖、拼圖、烹飪等,建立規律化方活方式,疫情似乎無法在短期間內恢復過去的生活方式,我們只好來適應疫情所帶來的轉變,幫助長者建立與充實在家生活的內容。
兒孫輩改為居家上網學習,也可看兒孫輩學習的內容是否適合長者一同參與學習,或是屬於長者熟悉的課程內容,增進祖孫間學習的樂趣與互動。自己無法前往工作地點,轉為居家辦公時,同樣也可規劃好作息時間表,空出與長者及子女互動的時間,帶頭將疫情可能導致家人焦慮的心情轉變為學習與傳承的心情。
將祖孫三代共聚的時光便成為家族傳承的時間
可請孫子輩協助長者一同整理家族照片,依輩分、時間順序等,再依事件分類方式,進行整理。譬如:先整理祖父母的照片,依它們從小到老的時間順序整理出,再依照片中的他們所發生的事件來排列,出生、念書、考試、畢業、就業、結婚、成家、生兒育女、在國內及出國旅遊,人生其他重大活動等。
再讓祖父母看圖說故事,兒孫輩以電腦輸入故事內容,同時,將照片掃描輸入電腦,或以智慧型手機拍攝輸入電腦,兒孫輩認識了祖父母那一輩的生活與人生,祖父母可藉機重溫兒時記憶,重組人生的往事,每一代的照片與事蹟逐次建立檔案,千萬別忘記電腦檔案要建立雲端備份,如此,家族文化得以傳承下去。
照片中如有生日、除夕過年、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慶的照片,藉此機會,祖父母也可說明他們過去小時候是如何過這些節慶,他們的長輩是如何教導他們,那些習俗或是食物等是家中必有的,譬如:端午節,無論是包粽子、香包、艾草、划龍舟等活動,可能小時候住在中國、或是台灣南部的祖父母,他們當年吃的粽子與現在居住地區的粽子口味不同。
粽子的口味也依省籍、地區的食物、風俗習慣而不同,台灣就分南部粽、北部粽、客家粽、白粽、鹼水粽等,更何況中國大陸各省的粽子口味更多元化,這些都可成為這段期間家庭互動學習的課題,還可鼓勵兒孫輩上網找尋答案。
疫情改變我們生活,卻可更鞏固家庭的親情與關係,讓家庭文化得以傳承,讓長者得到心理支持,以懷舊療法穩定情緒。
(本文作者為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長照、認知症政策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