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瞳孔大小除了會因光而發生變化外,還會因「興奮」、「興趣」、「疲勞」等情緒因素,而產生改變。最近科學家更發現,從瞳孔的變化、差異,也許還可以反應出一個人的認知狀態。
我剛剛閱讀一篇有趣文章,由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研究團隊,前幾天才發表在6月的國際期刊《認知》(Cognition)上:
1、人類瞳孔大小,可能與「智力」有關
(We found that fluid intelligence,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and attention control did correlate with baseline pupil size.)
這研究發現,不只是智商,還有工作記憶和注意力,這些都和我們的曈孔大小有關的!
「曈孔愈大、智商愈高,記憶愈好,注意力強 」 從你的瞳孔,我可以看到你多笨?研究小組引用了「瞳孔大小與年齡呈負相關」的發現作為一個有趣的研究方向之一。
白話文: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瞳孔變小了。考慮到年齡變化,研究人員做了年齡的標準化分層分析:瞳孔大小與智商能力之間的關係,還是能顯示出來。
更重要的是:
在測試中得分最高的人和得分最低的人之間他們的瞳孔大小的差異是「 肉眼可見」的!
2、為什麼瞳孔大小和智力有關?
這牽涉到一些腦神經生理變化,「藍斑核(Locus Coeruleus)」。藍斑核(Locus Coeruleus),簡稱藍斑,亦稱青斑核,是位於腦幹的一個神經核團。
其功能與壓力反應有關。藍斑(大腦的一部分)的功能與瞳孔大小之間存在也是有關係。
藍斑:控制知覺、注意力、學習和記憶。
藍斑通過與大腦的遠處部分(例如曈孔變化)一起工作,以便使人類「大腦活動」中,活躍發揮作用。而當藍斑發生功能障礙時,就無法總結大腦活動,從而就會導致阿茲海默症風險疾病。研究人員說,腦袋越有活動,你就會越聰明!
因此研究人員假設:即「瞳孔大的人,可以通過藍斑神經網絡,更好地控制大腦活動。」
研究人員也認為:
「曈孔愈大、智商愈高,記憶愈好,注意力強」,都是因為大腦「藍斑神經網絡」活動的能力很強。
這也可能有利於大腦功能什麼時候可以休息,什麼時候可以運作,得到很好的「on and off」的循環模式啟動!
※本文出自重症醫療専科:黃軒醫師,醫學博士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原文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