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台灣確診致死率高於全球?專家:時間性、病毒株差異,不可一同比較 | 健康遠見
新型冠狀病毒

台灣確診致死率高於全球?專家:時間性、病毒株差異,不可一同比較

台灣確診致死率高於全球?專家:時間性、病毒株差異,不可一同比較 台灣確診致死率高於全球?專家:時間性、病毒株有差異,不可一同比較。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台灣四個星期的數據不能跟16個月的數據做比較,不同的病毒株也不能拿來做死亡率比較。

英國研究人員從54906對(超過5萬對)的COVID-19確診者;A對是B117、B對是非B117。研究人員調查這些近11萬確診者、若在感染後28天內死亡了、到底是得到B117,還是其他株的病毒。

他們發現:感染了英國變種株B117,是比染了原新冠病毒或其他當時(2020年10月到2021年1月)在流行的新冠病毒多了64%的高死亡危險。

在這項研究裡B117病毒從2020年10月到2021年1月期間,總結是:在英國,每1000名感染者有4.1人會死亡。

為什麼要說這個?

台灣現在流行的病毒是B117, 我們媒體與大眾都在關注為何我們死亡的人數這麼多?前疾管局局長還提問是不是有「破口」?

用數據上來看:台灣過去四個星期的死亡率是2.19% (2021/06/06)然後2.64%(2021/06/08)。

首先台灣這個百分比看起來一直上飆、真的很大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我們的疫情現在才四個星期!其他國家都已經超過16個月了。

呈現在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的網站,截圖下來這、大家可以看到在秘魯,COVID-19致死率是9.4%。那個是真的嚴重,那個真的政府必須好好檢討。

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網站資料。本文作者提供圖/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網站資料。本文作者提供

2021年6月6日記者會長官解釋三個原因得考量的方向

年紀和身體狀況是大家都知道的;第三項是醫療負荷是不是出現問題?這項大家討論很多了。大家應該也一直聽到我們分母可能不夠大(篩檢確診者可能沒有達到足夠)。

可是,如果我們來看這篇BMJ的三月時發表的論文,到底我們的偏高是在跟什麼國家,什麼病毒在做比較?

約翰霍普金斯的這個數據圖是從該個國家開始有疫情後,一直到現在的病毒致死率;如果人們手上有數據,那麼我建議請用數據來說話,請去把時間點找出來,台灣現在流行的全都是B117, 英國在什麼時候到什麼時候是變種株完全主控?請把那時的致死率算出來,拿來比對台灣現在的。

如果真的台灣的致死率是偏高,那問題才是成立的!!這個不需要太高深的統計常識,數據丟來我們也可以很快做圖表給你們。

我們很多時候會擔心,這個反應是自然的,但是擔心除外,都有點太急迫的想要反應。建議大家真的得放慢腳步不要現在就想要得到正確答案。這不是監督,這種反應真的只是讓大家更混亂。

COVID-19到現在真的還有很多是我們不瞭解的。如果有人覺得他們都有解決問題的方法,哇,那真的是神人。

最後,我們真的沒有放鬆的本錢,一個傳染力更強,致死率更高的病毒。我們一定得趕快把它給清零!

清零是你跟我的責任。大家一起努力才可能達的到。

參考文獻:

Risk of mortality in patients infected with SARS-CoV-2 variant of concern 202012/1: matched cohort study

BMJ 2021; 372 doi:https://doi.org/10.1136/bmj.n579 (Published 10 March 2021)

後註:

從數據來說:我們知道年紀大的人比較容易在得到病毒後,變成重症。那麼我們就得從數據上,把每個年級層的人分別來看待。

所有篩檢者的年紀區分成幾個族群,譬如說60歲以上,30-60歲等等;然後回來看台灣這個60歲以上死亡率(60歲以上死亡者人數除以60歲以上確診者人數)跟世界其他國家因為感染到B117死亡的比率是不是有過高?

如果答案是台灣這個族群的死亡率偏高,那大家在討論的問題成立;如果答案不是,那我們台灣到底在吵什麼?

(作者為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終身職正教授(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Vancouver, BC, Canada))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