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我有某某病,可以打新冠疫苗嗎?醫:腎臟病、糖尿病10類人建議接種 | 健康遠見
疫苗

我有某某病,可以打新冠疫苗嗎?醫:腎臟病、糖尿病10類人建議接種

我有某某病,可以打新冠疫苗嗎?醫:腎臟病、糖尿病10類人建議接種 若公費新冠疫苗的施打順位有輪到,根據各醫學會或醫學中心專業團隊的建議,都非常鼓勵腎臟病、糖尿病、癌症等10類病友儘速接種疫苗,以及早獲得保護力。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在政府努力奔走與國際友邦協助之下,新冠肺炎 COVID-19 疫苗已陸續到位,接種順位也依序開放給更多符合資格的民眾施打。 

近來看門診或在洗腎室查房時,也多了許多和病人家屬討論他們是否適合打新冠疫苗的對話:

❝「我有 XX 病,適合打疫苗嗎?」❞

❝「我媽媽之前曾腦中風過,腦部血管有塞到,可以打嗎?」❞

❝「爸爸有心臟病做過心導管,在冠狀動脈內放了兩個支架,打疫苗會不會讓血管又塞住?」❞

若公費新冠疫苗的施打順位有輪到,根據各醫學會或醫學中心專業團隊的建議,都非常鼓勵下述病友儘速接種疫苗,以及早獲得保護力。

慢性腎臟病

隨著腎功能愈差,感染武漢肺炎的預後愈不好。

腎病患者染新冠肺炎死亡風險高。張維文醫師提供圖/腎病患者染新冠肺炎死亡風險高。張維文醫師提供

由上圖可知,除了常規接受透析治療的腎友與腎移植病患為新冠肺炎重症與死亡的高風險群外,慢性腎臟病第四期與第五期之患者,染疫後的死亡風險甚至還高於慢性腎臟病第三期患者。

因此,台灣腎臟醫學會發出聲明,鼓勵洗腎病人與尚未透析之慢性腎臟病患者宜施打新冠疫苗。

•  台灣腎臟醫學會:對慢性腎臟病患者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中的小提醒與相關衛教圖卡

心血管疾病

罹患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心臟衰竭等疾病之患者,一旦感染新冠肺炎,有很高機率會變成重症、甚至致命。

•  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建議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應施打新冠疫苗,以增自身保護力。

肝臟疾病

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肝膽腸胃科楊培銘教授接受媒體專訪,談「肝病患者可以打新冠疫苗嗎?」時表示:除非有符合疫苗接種之禁忌症不適合施打,所有肝病患者都可以接受新冠疫苗的施打,特別是有嚴重肝病者,包括肝硬化與肝癌患者,更應及早接種疫苗。

目前有在服用 B肝或 C肝之抗病毒藥物者,同樣也可在服藥期間去接種新冠疫苗,不須特別停藥。

•  美國肝病研究學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s, AASLD):建議患有肝硬化、肝癌、自體免疫肝炎有在服用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者、肝臟移植受贈者等可施打疫苗。 

肺部疾病

患有慢性肺部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中度至重度之氣喘、間質性肺部疾病、肺動脈高壓等,本身肺部情況就較差,一旦罹患新冠肺炎,是容易惡化為重症的高危險群,建議及早施打新冠疫苗。

•  美國肺臟協會(American Lung Association, ALA):慢性肺部疾病患者,有疫苗就去打,除了接種新冠疫苗外,也別忘了流感疫苗與肺炎鏈球菌疫苗

腎臟移植病患

施打新冠疫苗,可減少移植病友感染 COVID-19 的機率,也能減輕染病後的疾病嚴重度,降低新冠肺炎重症風險。

但因移植患者需規則服用免疫抑制劑,完整接種過兩劑疫苗後所產生之抗體濃度會低於一般人,故仍須做好基本防護措施: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  台大醫院腎臟移植團隊:腎移植病患之新冠肺炎疫苗施打建議

•  美國移植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Transplantation, AST):建議器官移植受贈者(包括腎移植病患)應接受新冠疫苗接種;可以的話,一同生活的家人與醫療照顧者也都要接種,以提供群體免疫與保護力。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圖/僅為情境配圖,取自unsplash

糖尿病友

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若感染新冠肺炎,變成重症與死亡的風險更高。

糖尿病學界一致建議糖友應於身體狀況穩定下,接種新冠疫苗。

注射疫苗前,不須特別停用胰島素與口服降血糖藥,依原時程繼續規律服藥即可。

•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強烈建議糖尿病患應接種新冠疫苗以提升個人免疫力。

免疫風濕病友

罹患自體免疫疾病之風濕病患,得到嚴重新冠肺炎且需住院的風險較一般大眾高,建議及早接種新冠疫苗以獲保護力。

雖然從學理考量,疫苗「可能」會加劇病人既有的風濕疾病,但根據歐洲抗風濕病聯盟(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 EULAR)新冠肺炎疫苗接種登錄系統發表的報告,風濕病患者接種疫苗後出現的副作用與一般民眾相同,且多為非嚴重的短期性局部及全身症狀,本身風濕疾病惡化的機率甚低。

風濕病的多數治療藥物不影響疫苗的施打,但仍有部分需調整施打時間,以誘發較好的免疫保護反應。建議在施打前與風免科主治醫師討論規劃合適的接種時間與調藥計劃。

•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不論何種風濕病,皆可施打新冠肺炎疫苗。目前並無證據顯示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不能接受哪一種特定的疫苗,能愈早施打到的疫苗就是好疫苗。

腦中風患者

腦中風病人年紀較大、共病症也較多,若感染新冠肺炎,重症或死亡率大增。

有腦血管栓塞病史者,可以打新冠肺炎疫苗。施打疫苗後產生之血栓與腦中風栓塞的機轉不同,且接種疫苗可降低感染新冠肺炎本身引起之血栓風險,故腦中風病人仍可施打新冠肺炎疫苗。

若是最近腦中風之患者,建議在中風急性期(大約 1~2 週)過後,經醫師評估整體狀況已穩定,再行施打。 

打疫苗前,原本有在服用之抗血小板藥物或抗凝血劑需要停藥或調整嗎?台灣腦中風學會的詳細建議如下:

台灣腦中風學會的詳細建議。張維文醫師提供圖/台灣腦中風學會的詳細建議。張維文醫師提供

罹癌病患

癌友屬於免疫力低下的族群,一旦感染,惡化為重症甚至死亡的風險很高,建議癌症病人應接種新冠疫苗以獲保護力。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暨台北癌症中心院長李冠德醫師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綜合現有醫學證據,所有癌症病人與其家庭接觸者,都應接種疫苗。

但每位癌友接種疫苗的時間點會因罹患癌別、抗癌療程而有所不同,建議應與自己的主治醫師討論,於適當時機完成疫苗接種。

•  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罹患惡性腫瘤之病患,不管是正接受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免疫療法或放射治療,都應儘早接種疫苗。NCCN 之 COVID-19 疫苗接種諮詢委員會也提出癌症病患之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建議

•  台灣胸腔醫學會、台灣肺癌醫學會、與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聯合建議:肺癌病患比一般人更容易發展成肺炎重症,建議接種新冠疫苗,雖因患者免疫力較差,接種疫苗後得到的保護力可能會略低於一般正常人,但考量獲得的好處比不接種來得多,還是建議所有肺癌病患都可以打疫苗

過重與肥胖

BMI 數值在 25~30 者為過重,BMI 大於等於 30 者則屬肥胖,皆為新冠重症的高危險群,且隨 BMI 數值愈高,染疫後的重症風險愈高。若有接種機會,建議要儘早施打新冠疫苗。

建議接踵新冠疫苗。張維文醫師提供圖/建議接踵新冠疫苗。張維文醫師提供

溫馨叮嚀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建議:近期身體有狀況或慢性病情不穩定者,請在身體狀況較穩定後再安排接種。

因時值夏日,天氣炎熱,考量長者體況,建議避開高溫時段前往接種。現也已開放診所及衛生所可接種疫苗,建議民眾可就近施打,並注意防曬、補充水分。

從歐美國家過去一年的抗疫經驗可知,除了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減少群聚機會外,打新冠疫苗是有效降低感染率與死亡率的唯一解。

不論是 AZ、莫德納或輝瑞疫苗,從疫苗研發至廣大施打也才一年,沒人敢說它們是百分百完全沒有副作用的;然而考量到感染 COVID-19 會帶來諸多併發症甚至死亡,新冠疫苗提供的保護力好處遠大於接種不良反應發生率,各國政府、各醫學會,皆建議符合資格的民眾接種。

近日媒體多以吸睛聳動的標題,大幅報導接種疫苗後之不良事件,造成一些民眾對於疫苗心生畏懼而卻步不打。

確實,副作用、不良反應等的發生率雖是微乎其微,但對當事人來說就只有 0(沒發生) 或 100%(發生了)這兩種情況;一旦陷入這樣的糾結,將很難做決定!

張醫師建議可從「打疫苗的副作用發生率」與「不打疫苗若感染武漢肺炎變成重症或死亡的機率」這兩個角度來思考,兩相比較衡量,以利決策。

自己做的決定,自己負責,這也是一位成熟的大人應有的擔當。

祝福各位讀者們都能在經過多方分析利弊得失後,做出讓自己最安心的決定!

臉書討論

參考資料

•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s a key risk factor for severe COVID-19: a call to action by the ERA-EDTA.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21 Jan 1;36(1):87-94.

• Impac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risk factors on fat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according to ag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Heart. 2021;107:373-380.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dults of any age with certain underlying medical conditions are at increased risk for severe illness from the virus that causes COVID-19. COVID-19 vaccines are recommended for and can be administered to most people with underlying medical conditions.

※本文由張維文醫師授權提供,原文請點此 

更多內容請至臉書粉絲團:張維文醫師 、部落格:張維文醫師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