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破解火災逃生迷思!濕毛巾摀口鼻、躲浴室?這些錯誤觀念恐奪命 | 健康遠見
居家

破解火災逃生迷思!濕毛巾摀口鼻、躲浴室?這些錯誤觀念恐奪命

快速判斷、安全自保守則
破解火災逃生迷思!濕毛巾摀口鼻、躲浴室?這些錯誤觀念恐奪命 破解火災逃生迷思!濕毛巾摀口鼻、躲浴室?專家提醒,這些錯誤觀念恐奪命。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編按:聯華食品公司彰化廠今25日清晨發生大火。彰化縣消防局指出,受困22人全數找到,總計10人送醫前已無生命跡象(OHCA),送往彰化醫院、員榮醫院急救中。究竟火災發生第一時間該如何正確應變,增加逃生、救命機會呢?這些快速判斷、安全自保守則非知不可!

除了平日應準備三種居安思危常備包之外,防災觀念也是必須時時複習、演練的一環,更是讓人對於居家空間安心的必要因素。

不管是地震或火災,一旦災難來臨時,可能會因驚慌而手足無措。事先擬好完備的「家庭逃生計畫」,才能在逃生時及早採取正確的應變措施。火災時該怎麼做? 

1.快速判斷能否滅火:

先快速判斷是否能滅火,如沒把握則放棄滅火,確保逃生退路。 

2.正確的滅火方式:

油鍋起火

油鍋燒起來時,請沿著鍋緣蓋上鍋蓋,讓火源窒息。蓋上鍋蓋後,趕快關閉瓦斯及抽油煙機,確認火勢熄滅後,再用大毛巾沾濕覆蓋。不要舀水滅火。油比水輕,如果舀水滅火會讓油浮在水上,隨水蒸汽四散,會讓火越燒越旺。

電器著火

先關閉電源,再使用濕棉被或地毯覆蓋住電器。用水滅火可能會引起觸電。

火災逃生

先用手測溫,以手背輕觸門板進行測溫動作,如果感覺很燙,表示門外有高溫危險,此時千萬不要開門逃生。如果門板不燙,才可考慮逃生。

向下逃生

先打開門縫查看,若無煙、熱氣襲來,建議「往下」逃生。若往下跑遇到火、煙,則轉往水平方向避難,例如:跑至4樓時看到3樓樓梯間有煙,應改往樓其他方向跑。

Tips:火災逃生請勿搭電梯!因可能會斷電,電梯不具有防高溫的功用,搭電梯不但無法逃生,還可能被濃煙嗆到窒息而亡。

就地避難

開門即有煙(不確定火在上或下),應立即「關門」就地避難,逃到房間或陽台等相對安全的區域,並盡速撥打119,告知救災人員位置。

Tips:就地避難的重點是「關門」,完整的關門在火場可撐30分鐘以上,因此把門關上,可爭取多一點求救時間。

Unsplash by Daniel Tausis圖/Unsplash by Daniel Tausis

火場的特別注意事項!

OK 選擇實心的門

若要就地避難,應選擇有實心門的區域,塑膠門、玻璃門、有鏤空或玻璃裝飾的門,沒有阻隔煙熱的功效,不適合避難。

NG 切勿躲浴室

浴室的塑膠門不耐高溫,無法防火,門下方的透風百葉,也易讓濃煙竄入。此外,排水孔下方有「存水彎」,積水易留在排水管裡,所以也沒有新鮮空氣。

NG 不要用濕毛巾摀口鼻

現代建築物型態及生活用品以石化類佔絕大多數,燃燒時會產生大量毒煙,濕毛巾對過濾毒氣體無太大幫助,準備濕毛巾反而容易錯失黃金避難時機。

NG 不要用塑膠袋套頭

呼吸會在塑膠袋上產生霧氣,影響逃生時的視線,塑膠袋遇熱也會溶解而黏在皮膚上。

滅火器怎麼用?

每個家庭都應裝設滅火器,遇上火災時可以救自己一命。居家型滅火器最常見的是「乾粉型」,平時應熟悉操作方式,火災時才能準確撲滅火源。

•  使用口訣:拉、瞄、壓、掃。

•  使用位置:
使用滅火器應站在上風處,並距離火源1至3公尺,噴出的藥劑才不會灑到自己身上。

•  購買合格的滅火器會有如圖的小標籤,是消防署認可的型式,建議採購以此為主。

本篇採訪諮詢/台北市消防局 林建毓 

(本文作者為長庚毒物實驗室(兼任)護理師譚敦慈老師,原文刊載於《譚敦慈的安心生活全圖典》/三采文化出版

《譚敦慈的安心生活全圖典》三采文化出版提供圖/《譚敦慈的安心生活全圖典》三采文化出版提供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