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台灣確診人數持續下降,希望能達到清零,同時也陸續有夜市微解封情況,雖然我不認同在疫情尚在的時候就微解封夜市,但如果你真的很想去,有些事項還是注意一下比較好。
第一個是人流的管制,以指揮中心的標準為例,9000平方公尺的場域,每個人的社交面積是2.25平方公尺,每小時開放的人數限制約2000人。換算寧夏夜市面積約6000平方公尺,估計每一個小時的人流上限就是1333人,再以開放的攤販數目是40間來說,平均一間店每小時會有近44個人流聚集。
雖然限制人量,但我不認為這可以完全避免群聚染疫
怎麼說?畢竟每個攤販前面都有這麼大的空間容納這麼多人嗎?好像沒有,而且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維持社交距離,更何況是精確的2.25平方公尺。
再說這些數字也只是個平均值,一定會有店家生意比較好和比較差的差別,根本無法規範單一店家門前的人流密度。
攤商和民眾怎麼做好防護?
我會建議,店家分發號碼牌好了,看號碼來取餐,還比較可以分流人群。
不過,疫情解封前我建議還是少去,但如果真的堅持要去的話,家中老人、小孩、孕婦、慢性病者別去;去現場若看見夜市人太多,也別進去。
進入場域後盡量減少時間逗留,買你想買的,別外食、要買回家用;付錢前後酒精都不離手,不斷消毒以確保病毒不會隨身跟著你。
※本文由招名威教授授權提供,原文請點此。
更多內容請至【臉書粉絲團:招名威教授 毒理威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