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7月13日全台「微解封」,不少人結束居家辦公、要回公司上班,隨著部分防疫措施的鬆綁,民眾外出的機會也大幅增加。台南市安南醫院副院長許秉毅提醒,由於社區裡可能仍存在隱形傳播者,因此民眾外出除了戴好口罩,仍要留意新冠病毒的「鼻水—眼口鼻傳染」,注意清潔、消毒,以免不慎接觸遭病毒汙染的物品,而增加感染風險。
新冠疫情趨緩,在「微解封」後,大家渴望外出走走,也必須回公司上班了!但是我們的社區裡,可能還存在著一些「隱形傳播者」,出門在外,除了要注意口罩「戴好戴滿」以外,還要留意新冠病毒的「鼻水—眼口鼻傳染」!
留意新冠病毒的「鼻水—眼口鼻傳染」
前一陣子,在鳳山市某一大樓的群聚感染中,住在三樓和七樓的兩戶人家,彼此不相識,也沒有直接接觸,卻在同一時間,發生了新冠病毒的感染。其原因,很可能就是因為某一戶人家的成員按了被病毒汙染的電梯按鈕,所產生的「鼻水—眼口鼻傳染」所致。
近來有一項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患者使用的電梯中,電梯按鈕存在有新冠病毒的機率達43%,如果有人按了被病毒汙染的電梯按鈕;而後不久又用手拿東西吃或揉眼睛、挖鼻孔,病毒就有機會侵入眼口鼻的黏膜,進入人體,產生「鼻水—眼口鼻」的「非飛沫傳播」。
類似的案例,去年一月也發生在的大陸武漢,有兩個住同一棟大樓的家庭,共計有5位成員同時感染到了新冠病毒(BMC Public Health 2020;20:1202),學者發現,與患者接觸同一電梯按鈕是最有可能的感染原因。
事實上,新冠病毒有可能存在於患者的鼻水、唾液、皮膚、尿液、糞便之中,患者打噴嚏時,用手掩口鼻時,手上便可能污染到鼻水,而後如果再去接觸電梯按鈕、門把、水龍頭、滑鼠、紙鈔或錢幣,鼻水中的病毒就可能污染到這些物品。
新冠病毒患者之日常生活用品受病毒汙染的情形
近來有一些研究探討新冠病毒患者之日常生活用品受病毒汙染的情形,發現新冠病毒汙染率是:手機78%、電話40%、廁所81%、門把16%、電腦鍵盤40%、滑鼠33%、電梯按鈕43%(參見附表)。
所以,在新冠病毒流行區,使用廁所和按電梯按鈕及握門把,都有受病毒汙染的風險。幸好,我們的皮膚夠厚,病毒無法直接入侵,如果能及時洗手,並不用手揉眼睛、挖鼻孔及拿東西吃,就不致遭受感染。
圖/新冠病毒感染者日常生活用品被病毒汙染機率。許秉毅醫師提供
以下,提供上班族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的8項關鍵要領,歡迎參考:
1. 開車或騎車前,用含有酒精濕巾經把方向盤及駕駛座附近的環境擦拭消毒一次。
2. 按電梯按鈕最好用衛生紙或指背(手指背面),出電梯後,盡快將衛生紙丟棄,或用酒精消毒手指。
3. 千萬不要用手指按了電梯,又滑手機,因為這會汙染你的手機面板。
4. 到達辦公室後,用酒精或清潔液消毒辦公桌及擦拭電腦鍵盤與滑鼠,讓工作環境保持清潔。
5. 吃中餐時,最好使用餐盒裝菜,帶回辦公室吃,減少與他人同桌用餐的機會。
6. 新冠病毒流行期間,吃東西時要使用餐具或包裝紙,避免用手拿薯條或麵包吃,也禁止用不乾淨的手揉眼睛或挖鼻孔。
7. 公用廁所是最容易傳染疾病的地方,使用廁所完,洗手後,記得用擦手紙把手擦乾,然後將擦手紙包在水龍頭上關水,最後記得用擦手紙包住廁所的門把,出了廁所,再將其丟棄,以避免手部的二次汙染。
8. 進出公共場所要記得配戴外科口罩,返家後,將用過的口罩拋於垃圾桶內,不要第二天再次使用。
圖/COVID-19 殘存在物體表面的可能日數。許秉毅醫師提供
※本文由許秉毅醫師授權提供,原文請點此。
更多內容請至【臉書個人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