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WHO)首席科學家斯瓦米納坦(Soumya Swaminathan)日前於公開場合表示,「COVID-19疫苗混打是個有點危險的趨勢,我們缺乏利弊相關資料和證據。」引發國際專家、學者熱烈討論。也再度讓國人好奇,「疫苗混打」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Delta、Gamma等變種病毒株來勢洶洶!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國民疫苗接種率,達到一定程度的「群體免疫」,自然也成為各國政府的關注議題。其中,藉由「疫苗混打」方式,來補足不同廠牌疫苗到貨時間差,所導致的接種速度下滑問題,更被多國官方及不少國內外醫師、專家、學者視為利大於弊的可行方式。
WHO專家不建議混打新冠疫苗?
不過,WHO首席科學家斯瓦米納坦12日卻在一場公開記者會上表示,疫苗混打「是個有點危險的趨勢,關於混打疫苗的利弊,我們缺乏資料和證據。」並警告:「一旦國民開始決定何時以及何人將接種第2、第3和第4劑疫苗時,就會造成全國混亂。」
雖然,隨後斯瓦米納坦在推特上澄清,表示她是警告民眾不要「個人決定自己混合搭配」。個人不應自行決定,不過公共衛生機構可以根據現有數據決定。她也補充,目前仍在等待各種混合搭配研究的數據。
加拿大官方:「研究顯示,混合疫苗是安全的」將繼續進行
而隨著消息的傳出,身為全世界第一個正式推行COVID-19「疫苗混打」政策國家的—加拿大官方也隨即發表相關聲明。
加拿大安大略省衛生廳長葉麗雅(Christine Elliott)表示,安大略省將計劃繼續遵循加拿大國家免疫諮詢委員會(NACI)的建議。並提到「根據英國、西班牙和德國的研究,混合疫苗是安全的,並且會產生強大的免疫反應。」
「疫苗混打」利大於弊?國內專家揭可行性
這樣的正反面意見也讓不少人看的一頭霧水,到底「疫苗混打」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國內醫師及專家/學者們又是如何看待呢?
對此,前台大醫師林氏璧(孔醫師)在臉書上表示,他認為這位WHO的專家應該只是要表達,現階段不建議COVID-19疫苗混打,尚需要等待更多的數據證實,特別是安全性的資料。
但由於這位專家在發表言論時,直接說混打「data free, evidence free」,這句話在表達上並不恰當,也因此明顯損害這位專家自己的公信力。林氏璧強調,他認為該名WHO專家可以質疑那些資料人數少的論文,研究方法上有何問題,但直接說沒有證據沒有資料,這是睜眼說瞎話。
林氏璧:不是「鼓吹所有人都混打」,建議開放前線人員有自願混打的選擇
除了對於該位WHO專家的說法表示不贊同外,林氏璧也進一步提到,關於目前國際上所發表的疫苗混打研究試驗,AZ和BNT混打做出來的數據是抗體和T細胞免疫數據更佳。確實,對於這樣的結果,是否就代表保護力更佳?這當中有免疫橋接的問題需要討論;且目前發表的研究資料,都僅是幾10人,頂多幾百人的混打試驗,的確無法看出太多安全性的資料。
同時,其也澄清,他個人的立場從來不是「鼓吹所有人都去混打」,混打兩種新平台沒有長久安全性資料的未知疫苗當然有其風險,這樣是承受了腺病毒載體和mRNA兩種平台疫苗的風險。
林氏璧強調,他是建議,「因應疫苗短缺,還有對手上疫苗做最靈活的運用,針對前線有機會接觸到Delta的人員開放讓他們出自自願有混打的選擇」。就以印度變種病毒防重症的話一劑就有不錯效果,所以他完全贊成台灣現在讓盡量多人都先打到第一劑的策略。
但前線的醫護人員還有機組員,不只需要防重症,防止有症狀感染也極重要。不管BNT或AZ一劑保護力都降到30%,這對前線人員來說不夠。他提到,這些人指揮中心目前莫德納是建議28天就打第二劑,且很多打完第一劑AZ的人還沒打到第二劑。
所以林氏璧建議,要不就趕快讓這些人打第二劑AZ(8週即可,不用拖到10~12週),要不就開放自願混打莫德納(要在嚴密的安全監測之下),趕快讓前線將士建立防護Delta最好的盔甲,超前佈署保護全民。
圖/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張上淳:疫苗諮詢小組專家考慮,進行國內臨床試驗得到更多科學證據
而今14日,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例行記者會上,針對此一提問。他表示,目前看到的國際新冠疫苗混打試驗,都是以「AZ+BNT」,第一劑先接種AZ疫苗,第二劑再加上輝瑞(BNT)疫苗,免疫反應的確相當不錯,也沒有重大不良反應。
但國際上卻沒有「AZ+莫德納」,第一劑施打AZ疫苗,第二劑接種莫德納的相關試驗資料。所以,國內專家建議,我們是不是自己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做國內臨床試驗,得到更多的科學證據。
如果國外有相關科學數據、資料出來,疫苗諮詢小組委員也會去參考,並進一步在疫苗諮詢小組達到共識,確認AZ加上莫德納施打方式是可行的。
至於,不同的mRNA疫苗(輝瑞 BNT/莫德納)是否能交互施打?張上淳表示,如果有足夠科學證據認為可行,那就會考慮這樣的施打模式,強調混打需要疫苗諮詢小組委員達到共識,才有可能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