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國內COVID-19疫情趨緩,疫情指揮中心今(23)日正式公布,7月27日起至8月9日全國調降為二級警戒!不過,二級警戒和三級警戒兩者間的防疫措施,有什麼不同呢?《健康遠見》一文為你整理。
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7/27~8/9全國調降為二級警戒!3大緩步降級重點一次看懂
指揮中心今日表示,自7月27日至8月9日全國調降疫情警戒標準至第二級。各部會得依指揮中心所發布之通案性原則另訂指引,而各地方政府亦得在此原則下,視疫情需要而有調整空間,惟相關指引必須規範明確以利民眾遵循。詳細說明如下:
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一、通案性原則:
1. 除飲食外,外出全程配戴口罩。
2. 確實執行實聯制登記措施。
3. 保持社交安全距離。
4. 營業場所及公共場域人流控管或總量管制:室內空間至少1.5米/人(2.25平方米/人),室外空間至少1米/人(1平方米/人)。
5. 集會活動人數上限:室內50人,室外100人,若超額則提防疫計畫。
6. 餐飲內用原則依照衛福部規定處理。
二、婚宴、公祭可開放:
1. 公祭遵守內政部相關防疫規定處理。
2. 婚宴遵守每一隔間室內50人、室外100人上限,並遵守餐飲指引不得逐桌敬酒。
三、仍須關閉之場所:
1. 休閒娛樂場所: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廊)、錄影節目帶播映場所(MTV)、視聽歌唱場所(KTV)、理容院(觀光理髮、視聽理容)、遊藝場所、電子遊戲場、資訊休閒場所、休閒麻將館、桌遊場所及其他類似場所。
2. 教育學習等場域:社區大學(開放受理秋季班報名,實體課程不開放)、樂齡學習中心、K書中心、游泳池等其他類似場所。
二級管制,防疫措施有什麼不同?
圖/三級警戒延長適度鬆綁VS二級管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二級管制
集會活動人數上限:室內50人,室外100人。
戶外:
● 山屋營地依主管機關規定降載開放或不開放。
● 無法全程配戴口罩的水域活動原則不開放。
● 漁港、漁船開放。
室內場館:
● 開放觀眾入場。
● 可開放會議。
● 開放室內外運動場館(含保齡球館及撞球場)。
教育:
● 幼兒園、托嬰中心、課照、補習班可開放。
● 高中以下運動團隊可返校訓練
餐飲:超商、賣場內用區開放;婚宴可開放。
民俗宗教:繞境、進香不開放;普渡、公祭可開放。
旅行:50人以下。
其他:娃娃機業、美容美體業、按摩業、民俗調理業。
在國人共同努力配合下,國內疫情持續穩定控制中,為兼顧防疫與民眾的生活品質,逐步調降防疫管制措施。指揮中心提醒,防疫仍需全體國民持續共同努力,請民眾持續配合防疫規範,及維持個人防疫好習慣,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才能降低病毒傳播風險,守護彼此的健康安全。同時,陳時中也強調,上述指引會隨著國內疫情變化進行滾動式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