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們現在疫苗覆蓋率尚低的情況,降級到2級與微解封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很多人有生計上的問題,必須要有這樣逐漸開放的情況。
大家都知道稍微解封,確診數又上漲,不可掉以輕心的太快! 有幾點我個人覺得,如果是我,我可能還是不會做:
第一,我不會在室內用餐
現在開放室內用餐而且可室內群聚,人數開放到50人,人數增加了,之前限制的2.25平方米/人的社交面積,基本上就不可能達成,難道每一個人要去餐廳用餐都要在那邊計算餐廳面積嗎?這是不可能的事。
第二,我不會在超商用餐
我不理解為何人來人往的超商要開放可內用?難道是因為超商監視器林立,如果萬一後續有確診者足跡,疫調較容易?這不合邏輯,畢竟萬一確診者進來走一圈,對於沒戴口罩用餐的人,感染的風險很大,危險性太高了。
第三,我還是不會去逛夜市
既使開放室外人數限制100人,還有人流總量的管制,雙重規範,但去夜市邊走邊吃的規定沒有取消,再加上超商內可開放內用,這不就鼓勵大家買完餐點,到附近超商去吃嗎?
暫不開放場域、行業及活動,包括游泳池、八大行業、遶境、進香等,我是認同的,畢竟有些活動是無法確實執行實聯制登記,同時也無法確保社交距離,甚至還會有很多人與人的連結關係,風險還是高。
這其實就是一種賭一把的心態,能否有能力管理確診人數,這都不是說的準的事情,例如台北市長已經示範過「微疫調,無法清零」。
我建議中央要有一個防火牆備案策略,萬一疫情再度擴散,馬上重新收緊規定,才能做到全面調整。
※本文由招名威教授授權提供,原文請點此。
更多內容請至【臉書粉絲團:招名威教授 毒理威廉】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健康遠見》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