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看到有人戴著手套在賣場挑選貨品,然後又拿貨品,又推車到處在逛賣場,其實她正在到處散播病菌或汙染物,但她自以為是乾淨和安全的。
大家都以為這樣做可以避免COVID-19的汙染物,甚至病毒的接觸嗎?我已經告訴大家很多次了:「病毒在物品上,不會跳起來,飛起來,去感染你的!」
COVID-19病毒,是飛沫傳播,所以我們強制大家出門一定要戴口罩,如果口罩阻擋了飛沫傳播,剩下就是你自己危險的雙手,你會用手指頭摸眼臉而不自知,尤其是在無人狀況,卸下囗罩時會有的反射小動作:揉眼睛、挖鼻孔,更是危險!
只要沒有勤洗手,在用你遭汙染的手指頭到處亂摸臉部,就會使病毒入侵身體。病毒會侵犯你,靠的就是你不愛消毒和清洗的雙手,而不是因為你有戴手套,病毒就會嚇到,不敢靠近你了。事實上,有時候戴上手套,反而更危險:
手套,如何傳播病菌?
1、更容易傳播病毒
人們在疫情大流行期間,戴上由乙烯基(vinyl)、乳膠(latex)或腈類(natryl)材料製成的手套,出現在公共場合。雖然他們個人認為這樣是安全,並有助保護自己和他人免受COVID-19病毒的侵害,但實際上,他們可能正在社區中傳播病毒。
研究顯示,一個人戴上手套,開始頻繁接觸表面(電梯按鈕、購物車),反而更容易傳播病毒。因為你戴上手套,不會立即感受到手濕了、手髒了,而在當你逛街、購物時,病毒也會因你的觸碰,到處摸推車、摸物品的行為被散播。
2、錯誤的安全感
研究人員發現,一個人如果給他戴上手套,他會以為自己安全乾淨了,不知道乙烯基、乳膠和丁腈手套,只有可保護皮膚免受體液和某些有害化學物質的侵害。
事實上,這些手套表面像皮膚一樣,容易聚集了細菌。尤其是在手套的阻礙下,人的雙手無法真實感受到接觸面的汙染或潮濕,就以為戴上手套,就是安全了,使他的手指會去大膽的摸,勇敢的接觸平常不太會模到的接觸面。而且就算汙染了,也因為戴手套不自知,以為只要自己離開賣塲,脫下手套,就算不洗手也安全!
3、手套,是脆弱的防疫品
手套,不阻隔病毒
手套的設計理念,不像是口罩,三層設計,且可以吸付病毒,不允許病毒穿透過去。
手套,可能有你肉眼看不到的非常微小(微型)的針孔、數以千計的病原微生物,會在短時間內通過這些孔進入皮膚。
近來研究亦顯示,當醫療人員安全的有訓練過的,脫除手套後,仍有4、5%醫療人員的手是受到病原體,例如病毒、細菌汙染的。
在另一項研究報告中,當醫療人員在戴手套,接觸有抗藥性的超級細菌(MRSA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的病人之後,如果脫除手套後,並未去洗手時,仍有13%的醫療人員,可在他們的手上,檢測出MRSA的汙染,所以,病原體可能在手套外面,當然也可能滲入手套內部,而不自知的。
手套,易被穿破
手套可能因指甲、珠寶或磨損造成的洞而損壞,你可能也沒有注意到。而乙烯基、乳膠和丁腈的手套,可能會因濕氣、熱度、摩擦而損壞,你也不會發現。
所以,在外日常生活,戴上手套是危險的,戴上手套,並不會使你更安全,也不能避免傳播病原病毒。
但以下情況,你可能仍適合戴上手套:
1、接觸化學物質
當你正在泡漂白水,或正在使用消毒藥水時,當戴上手套,保護你皮膚的接觸。
2、接觸尖鋭物品
工人上班會戴上手套,為了避免工地、工廠中很多尖鋭物品的接觸傷害。
3、接觸汙染物
當我們高汙染物、易接觸的地方,當我們處理動物或病人排泄物的時候,我們的手易有大量的汙染物接觸,故建議戴上手套。
4、在家清潔打掃
當你正在打掃,拖地,正在消毒家中的門把,開關、桌椅,廁所、廚房、電子用品,記得戴上手套保護雙手,避免接觸沾染髒汙的介面。
5、照顧病人
照顧生病的人,你也許需要一次用的手套,避免你接觸到病人身上的病菌、血液、分泌物、排泄物。
圖/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記得:脫手套前後,你一定一律得勤洗手
世界衛生組織呼籲:「戴手套,不能取代洗手」,也就是說,你即使戴上手套前,記得要洗手,你戴完手套後,也記得要洗手。這才是「勤洗手」,重點不在於,你有沒有戴手套。
若有穿戴手套,病原菌可藉由受汙染的手套,傳遞至手套的外表層, 使手套成為病原菌的儲存窩,尤其是一般民眾,並沒有像醫療團成員有嚴格的訓練如何安全脫手套,手更易因脫手套前後,受到汙染。
隨身攜帶酒精、乾洗手液
隨身攜帶75%酒精,主要噴雙手,而不是你身邊或眼前的物品!你常常看到,一般民眾會對因擔心物品被病毒汙染,而對物品狂噴酒精,卻忘記要噴酒精消毒的是自己雙手,不是物品。
入賣場,有如上廁所之前:75%酒精消毒。
出賣場,也如上廁所之後:75%酒精消毒。
記得我們專家,還有世界衛生組織,也都一直叫你「勤洗手」,不是「勤洗物品」,去防疫喔!你們去看看,世界哪個國家,有專業人員叫民眾,為了COVID-19防疫,天天去「勤洗物品」的?
上完廁所,我們得洗手,別忘了,逛完市場,也是要記得酒精消毒手後,才可以回家喔!這樣才會有效減少COVID-19感染率,你的家人和社區才會安全的!
反正就是:勤洗手!勤洗手!勤洗手!
這是不二法門,而且好過你出外戴手套呢!
購買清單,寫下要買的菜。
防疫新生活,記得把逛大街的習慣暫時改掉。在未去市場之前,先寫下今天要買的菜,找到㰙位,一次買足,買完東西,即刻離開,莫在那邊閒聊了。
戴上囗罩!保持安全距離、勤洗手
這些已經是個人的基本原則,也是必然要做的日常習慣,在病毒肆虐的時期,一個也不能少。
你出外戴著手套購物以為是可以防病毒傳播,其實是:
1、使別人「看到你的防疫知識不足」
2、也是「使自己和別人易受傳播」
這真的是,很不安全的,日常生活行為!
參考資料: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6447080/
https://www.who.int/....../Glove_Use_Information_Leaflet.pdf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274773/
※本文出自重症醫療専科:黃軒醫師,醫學博士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原文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