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隨著新冠疫苗陸續開打,究竟接種後可能出現哪些副作用,自然也成為民眾熱烈討論的話題。小兒科醫師徐嘉賢日前就在臉書上發文分享到,除了痠痛、疲倦、發燒等廣為人知的症狀外;其實,在臨床也陸續遇到不少較少人知道,但卻又蠻常見的疫苗接種後副作用。
最近陸續遇到打完新冠疫苗有一些小副作用的民眾,其中以酸痛、疲倦、發燒為大宗。大部分兩三天內就改善,但是當然也有少數民眾完全沒感覺。
另外有一些比較少人知道,卻又蠻常見的副作用,例如:
噁心嘔吐、腹瀉
這些比例還不少,而且是大部分當天或隔天就會出現。如果本身腸胃道比較不好的民眾,還會持續一、兩週
皮膚搔癢:
有遇到部分民眾施打部位紅腫和搔癢,這個比較少見,冰敷會稍微緩解。有少數比較明顯的,需要局部藥膏才會緩解下來。
注射處腫塊:
另外一個比較奇特的副作用是注射部位變硬塊,有些民眾一個禮拜之後就自己消失,有些民眾則兩、三個禮拜都還沒變小。
食慾大開:
會食欲大開,想去吃一些平常很少吃的東西,想要吃韓國菜的血腸⋯⋯。
其他比較少見的副作用包括:手部麻痺、帶狀皰疹、頭暈、耳鳴……等等。大部分這些問題都會隨著時間而減緩。
但是千萬不要被這些小小的副作用嚇到,就不敢打疫苗了。跟得到新冠肺炎來相比較之下,這些都算是相對輕微的事情。
當然我知道任何副作用的發生,都一定很不舒服,我自己本身打了之後,手痛了三天,感覺像被車子撞到,也失眠了好幾個晚上,又發燒。
但是打疫苗所得到的好處,遠比壞處大,所以欣然接受,不能因噎廢食。
參考資料:
https://www.cdc.gov.tw/File/Get/0_70EvDVmj3h8gtoVL7IGw
※本文由黑眼圈奶爸Dr. 徐嘉賢醫師授權提供,原文請點此。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健康遠見》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