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藝人因足部骨裂,長期使用類固醇達9個月,還導致體重上升,究竟足踝受傷應該如何處理,是否可以使用類固醇呢?
足踝受傷常肇因於意外扭傷、撞擊或運動傷害。原則上骨裂或是沒有移位的骨折以保守治療為主,透過復健治療、肌力訓練、平衡訓練,循序漸進恢復。
足踝除了骨頭,還有許多附著在骨頭上的肌腱及韌帶,負責動態及靜態穩定,很多時候骨頭沒有骨折,但是肌腱或韌帶有拉傷甚至撕裂,可能造成疼痛,甚至影響步態穩定。
因此,復健科醫師會以肌肉骨骼超音波檢查足踝的關節、肌腱及韌帶等組織,確認是否有關節積液或肌腱韌帶受傷。
急性期運動傷害,就醫前處理的依照PRICE原則:
P (protection):保護患處,例如用護具固定患處,或是使用拐杖走路,避免受傷的足踝持續著地受力。
R (rest):休息,減少運動或活動量,但並不是完全不動,患處還是需要稍微活動,加速循環及修復。
I (ice):冰敷減少腫脹,一次10-15分鐘,每次間隔1-2小時。注意勿使表皮凍傷或產生感覺麻木的狀況。
C (compression):使用彈性繃帶加壓患處,減少腫脹並有支撐效果。注意不要綁太緊導致肢體麻木或表皮顏色改變。
E (elevation):抬高患處,加速組織液回流減少腫脹。
圖/急性期運動傷害的處理原則P.R.I.C.E。陳渝仁醫師提供
急性期醫師若發現關節積液或肌腱韌帶嚴重發炎,會以超音波導引將積液抽出,並視情況注射微量類固醇,這是使用類固醇的合理狀況,若病人沒有對類固醇過敏也沒有肝腎功能異常,原則上單次注射局部類固醇是安全的。
若合併肌腱韌帶撕裂或是骨裂,後續可能需要以增生療法(高濃度血小板血漿, 羊膜萃取物, 高濃度葡萄糖)修復肌腱韌帶,或是以體外震波加速骨裂癒合。要特別注意的是,局部注射類固醇雖然止痛消炎效果很好,但會造成組織的脆化,不可長期使用。
需要承擔身體重量的足踝,更是要避免類固醇的過度使用,否則猶如飲鴆止渴,只是止痛治標不治本,沒有處理根本的問題。建議應該透過復健治療、增生療法、運動訓練等方式,強化受傷組織,逐漸回復正常生活。
圖/足踝超音波示意圖。陳渝仁醫師提供
很多人聽到類固醇就心生畏懼,然而只要合理使用,局部注射類固醇是有幫助的,醫學研究指出三個月一次局部類固醇注射,原則上是安全的。要提醒的是類固醇雖可幫我們度過急性疼痛,找出根本原因治療才是遠離傷痛的不二法門。
作者
陳渝仁醫師:康禾復健科診所、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本文由陳渝仁醫師授權提供 )
更多內容請至【部落格:陳渝仁 復健專科醫師】/【臉書粉絲團:仁仁好醫師-復健專科 陳渝仁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