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了三個多月的本土疫情緩解後,許多人迫不及待地回到運動場上,跑步、羽球、籃球的運動人群多了起來,然而診間的運動傷害就診病人也多了起來。很多人的主訴是運動後大腿後側疼痛,不僅跑動時疼痛,上下樓梯也不行,其中多數人是大腿後肌拉傷。
肌肉拉傷佔運動傷害的30%,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大腿後肌受傷。據統計,大腿後肌拉傷佔急性運動傷害的8~25%。
「大腿後肌」是什麼?
大腿後肌(hamstring muscle) 又名膕旁肌。顧名思義,是位於大腿後側的肌肉群,由三條肌肉組成:
股二頭肌(biceps femoris):名為「二頭」,是因為有長頭跟短頭;長頭起源於坐骨,短頭起源於股骨,兩者合併後接在腓骨。
半腱肌(semitendinosus):起源於坐骨,末端在脛骨。
半膜肌(semimembranosus):起源於坐骨,末端在脛骨。
圖/大腿後肌示意圖。陳渝仁醫師提供
大腿後肌主要的功能是伸展髖關節(大腿向後伸展、足球踢球前起腳的姿勢)以及彎曲膝蓋。此外,大腿後肌也負責髖關節的內轉(半腱肌及半膜肌)以及外轉(股二頭肌)功能。因此,大腿後肌跟髖關節及膝關節的穩定度有關。
以功能來說,大腿後肌最常出力的動作是走路及跑步時的減速,以及快速跑動時的變換方向。
看文字敘述比較困難,我們想像一下跑步時,前腳的髖關節彎曲向肚子的方向、下肢向前,但是下肢不可能無止盡的向前,這時大腿後肌就要負責減速,將髖關節拉往背部的方向,並且將膝蓋彎曲。而足球踢球也是,全力將球踢出之後,大腿後肌要負責煞車將下肢拉回來。
然而,大腿後肌在拉長狀態下的收縮 (eccentric contraction),可能因過度拉長肌纖維而造成傷害,其中股二頭肌是最常受傷的肌肉。
大腿後肌受傷通常是在運動快速跑動或突然轉換方向時發生,可能會聽到「啪」一聲或是大腿後側紅腫熱痛,若是肌肉撕裂從斷端回彈,則可能會有局部凹陷。值得注意的是,坐骨神經緊鄰大腿後肌,因此若大腿後肌拉傷腫脹,有可能壓迫坐骨神經,造成下肢麻痛。
一分鐘判斷是不是大腿後肌拉傷
直接按壓
按壓大腿後肌群的三條肌肉,特別是坐骨及膝蓋後側,如果有痛的話,可能是大腿後肌受傷。
圖/一分鐘檢查大腿後肌。陳渝仁醫師提供
髖膝牽拉測試
躺著,將髖關節及膝關節彎曲到極限,再由施測者快速將髖關節及膝關節伸直,若過程中在坐骨感覺疼痛,就可能是大腿後肌的近端受傷。
圖/一分鐘檢查大腿後肌。陳渝仁醫師提供
大腿後肌拉傷怎麼辦?
肌肉骨骼超音波是大腿後肌拉傷的首選檢查,特別是在急性期,可以偵測肌肉肌腱撕裂、血塊積血,甚至撕裂性骨折。撕裂性骨折主要見於肌腱或韌帶接在骨頭處,因為拉力過大而將骨邊緣拉起一塊。因為大腿後肌是很強壯的肌肉,因此坐骨被拉出撕裂性骨折,在運動員並不少見。
若在慢性期或是懷疑深層的肌腱肌肉交界處撕裂,則會考慮安排核磁共振檢查 (MRI),然而安排核磁共振曠日費時,應先用肌肉骨骼超音波確認是否有肌肉肌腱撕裂、血塊積血、撕裂性骨折等狀況,若有積血,馬上抽出可以加速復原。
青少年運動員比較需要X光檢查,因為青少年的骨骼尚未發育完成,大腿後肌受傷合併撕裂性骨折的機會較高,然而多數情況,肌肉骨骼超音波就足以診斷。一個關於年輕運動員的研究發現,在撕裂性骨折的診斷上,肌肉骨骼超音波的敏感度比X光更高。
圖/近端大腿後肌超音波示意圖。陳渝仁醫師提供
大腿後肌受傷分成三級:
第一級(mild):肌肉肌腱腫脹疼痛,肌力沒有下降,或些許下降。
第二級(moderate):肌纖維部分撕裂,疼痛且肌力下降。
第三級(severe):肌纖維完全撕裂,肌力消失,且合併大塊血腫。
現在知道分級了,那要怎麼治療呢?
大腿後肌拉傷的治療方法
就醫前的急性期處理依照PRICE原則:
P :protection,保護患處。
R :rest,休息。
I :ice,冰敷。
C :compression,加壓患處。
E :elevation,抬高患處。
研究發現受傷後2~6天避免受傷處的活動可以降低肌肉產生疤痕及再受傷的機率,因此建議視受傷的程度,受傷後2~6天內避免伸展及復健運動。
非類固醇消炎藥可以止痛但可能會延遲受傷組織的癒合,影響肌肉強度甚至功能。研究顯示對大腿後肌受傷而言,只要使用不超過7天,原則上不會影響肌肉肌腱修復。
物理儀器包括治療用超音波、低能量雷射、電療、熱療等儀器有止痛或加速組織修復的效果;徒手復健治療包括肌筋膜鬆動、軟組織按摩等技術,可以輔助復原並改善大腿後肌的延展性。
醫師會視情況以超音波導引將各種藥物注射到患處。類固醇可以快速消炎緩解症狀,但可能會減少纖維母細胞的生成,影響組織修復,因此急性大腿後肌受傷不建議使用局部類固醇注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 (Platelet-rich plasma, PRP) 及高濃度葡萄糖則是刺激大腿後肌自我修復,因此對身體不會有任何傷害。研究發現,急性第一度及第二度大腿後肌受傷使用PRP治療後,能讓運動員更快回到場上,也不會增加6個月內再受傷的機率。
多數大腿後肌的受傷可以透過休息及上述治療方式處理,然而若是大腿後肌的近端完全撕裂,或是遠端的部分或完全撕裂,就可能要考慮手術修補。
大腿後肌拉傷的復健運動
大腿後肌伸展 (靜態)
1、患側腳伸直,腳跟放在高起來的平面。
2、手壓膝蓋,伸展患側大腿後肌。
3、維持10秒鐘,然後休息10秒鐘,一個循環做10次,一天做3個循環。
圖/大腿後肌伸展(靜態)。陳渝仁醫師提供
大腿後肌伸展 (動態)
1、雙手叉腰或扶牆壁。
2、患側腳慢慢抬高到覺得緊繃的高度,再放下。
3、10個來回後休息1分鐘。
4、一個循環做3次,一天做3個循環。
圖/大腿後肌伸展(動態)。陳渝仁醫師提供
大腿後肌肌力訓練
1、正躺,彎曲患側髖部呈90度,雙手抓膝蓋後側固定大腿。
2、逐漸將小腿伸直,直到大腿後肌感覺痛就停止,再彎曲膝蓋回到起始姿勢。
3、12個來回後休息1分鐘。
4、一個循環做3次,一天做2個循環。
圖/大腿後肌肌力訓練。陳渝仁醫師提供
潛水式
1、患側單腳站立,膝蓋微彎,軀幹打直。
2、身體向前,髖關節彎曲約90度,雙手向前伸,不痛的腳抬高。
3、回到起始姿勢。
4、一個循環做6次,一天做3個循環。
圖/潛水式。陳渝仁醫師提供
什麼時候可以恢復運動?
大腿後肌受傷後最快可以2週回到場上,也可能一轉身就是永遠無法繼續奔馳。差別在於受傷的程度以及後續的復健。運動傷害的復健計畫不脱幾個步驟:
1、疼痛及傷害處理:休息、物理治療、增生注射治療等。
2、活動度、本體感覺、肌力訓練。
3、逐步運動,慢慢增加強度及頻率。
4、回到競技賽場。
每個人的受傷程度跟恢復時間都不一樣,循序漸進的復健治療再回到場上,才是長久之道。
重點整理
大腿後肌由三條肌肉組成,主要的功能是髖關節伸展(大腿向後伸展、足球踢球前起腳的姿勢)、膝蓋彎曲、髖關節的內外轉,也跟髖關節及膝關節的穩定度有關。
肌肉拉傷佔運動傷害的30%,而運動傷害造成的肌肉拉傷中最常見的就是大腿後肌。
大腿後肌受傷急性期以PRICE原則處理。
第一度及第二度的大腿後肌受傷以保守治療為主,視受傷情形可以增生療法注射介入。
參考資料
Heiderscheit, B. C., Sherry, M. A., Silder, A., Chumanov, E. S., & Thelen, D. G. (2010). Hamstring Strain Injuries: Recommendations for Diagnosis, Rehabilitation, and Injury Prevention. Journal of Orthopaedic & Sports Physical Therapy, 40(2), 67–81.
Seow, D., Shimozono, Y., Tengku Yusof, T. N. B., Yasui, Y., Massey, A., & Kennedy, J. G. (2020). Platelet-Rich Plasma Inje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Hamstring Injuri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ith Best-Worst Case Analysi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49(2), 529–537.
Sheth, U., Dwyer, T., Smith, I., Wasserstein, D., Theodoropoulos, J., Takhar, S., & Chahal, J. (2018). Does Platelet-Rich Plasma Lead to Earlier Return to Sport When Compared With Conservative Treatment in Acute Muscle Injuri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rthroscopy: The Journal of Arthroscopic & Related Surgery, 34(1), 281–288
Lazović, D., Wegner, U., Peters, G., & Gossé, F. (1996). Ultrasound for diagnosis of apophyseal injuries. Knee Surgery, Sports Traumatology, Arthroscopy, 3(4), 234–237.
作者
陳渝仁醫師:康禾復健科診所、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本文由陳渝仁醫師授權提供 )
更多內容請至【部落格:陳渝仁 復健專科醫師】/【臉書粉絲團:仁仁好醫師-復健專科 陳渝仁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