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牙齒狀況如何?平時有無做好清潔、保養的功夫呢?一份不久前發表在國外《急性和長期護理醫學期刊》(The Journal of Post-Acute and Long-Term Care Medicine)的報告指出,良好的口腔衛生似乎有助維持大腦認知功能正常運作,降低未來失智纏身的機會。
該研究由服務於美國紐約大學羅里邁耶斯(Rory Meyers)護理學院的吳蓓(Bei Wu)教授所主持,其領導的團隊針對多個知名醫學資料庫進行搜索,並將找到的14篇文獻(註:個案均已成年,總數高達34074人,當中有4689人具某種形式的認知功能障礙)進行整合分析(meta analysis),目的在了解口腔健康是否會影響大腦認知功能。
統計發現,牙齒脫落的程度和認知功能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亦即牙齒掉落的越嚴重,腦機能傾向會變得越差。進一步的分析顯示,相對於牙齒未脫落的人,脫落較多者出現認知功能障礙的風險要高出1.48倍,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也要高出1.28倍。
即使考量可能的干擾因素,上述結果依然不變。另外,每失去一顆牙齒,後續出現認知功能障礙的風險就會增加1.4%,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則是增加1.1%。
圖/統計發現,牙齒脫落的程度和認知功能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亦即牙齒掉落的越嚴重,腦機能傾向會變得越差。柯俊銘心理師提供
值得注意的是,牙齒脫落若能在短期內安裝假牙彌補,上述的關聯性會大幅縮減。缺牙者若有安裝假牙,比起沒安裝假牙的人,更少出現認知上的問題,這表明及時接受假牙治療可預防認知功能下降。
探究原由,研究者表示背後機制尚不清楚,但缺牙易造成咀嚼困難,食物攝取受阻,而缺乏足夠營養可能會損害大腦。另外,口腔衛生差會滋生致病性的細菌,不僅會帶來蛀牙,且易加劇β澱粉樣蛋白沉積,並引發神經炎性反應,從而導致與失智症相關的病理變化。
圖/要顧好腦本,維護個人的口腔健康就很重要,切勿等閒視之。柯俊銘心理師提供
有鑑於此,其強調要顧好腦本,維護個人的口腔健康就很重要,切勿等閒視之。至於要怎麼做才會比較好呢?牙科專家建議如下:
• 細嚼慢嚥:此舉可讓唾液充分分泌,有效中和口內的酸性物質。
• 吃完就刷:進食結束就要刷牙,且每次至少要持續3分鐘以上。
• 善用工具:若不方便刷牙,可以牙線或牙間刷先去除齒縫的殘渣。
• 定期追蹤:每半年到一年找牙醫檢查1次,協助清洗不乾淨的地方。
(本文作者為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