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新冠不會流感化?重複感染是Omicron病毒的出路?醫揭最新研究發現 | 健康遠見
Omicron

新冠不會流感化?重複感染是Omicron病毒的出路?醫揭最新研究發現

新冠不會流感化?重複感染是Omicron病毒的出路?醫揭最新研究發現 新冠不會流感化?重複感染是Omicron病毒的出路?醫揭最新研究發現。Unsplash by Edward Howell

Omicron 新冠病毒追求的生存出路,是再感染我們嗎?南非預印本的數據,每波變異(Beta、Delta)都會有再感染的浪潮。先前變異株再感染危險比不高,大多0.7-0.8而已,Omicron 的危險比卻有 2.39(差好多)。

於此同時,印度疫情悄悄升溫,一個全體大多有抗體的區域居然會升溫,有沒有變異株進入再感染,我們目前不知道。這裡我會帶一下南非預印本,和今年內科醫學會的一些消息。

在我們之前的認知

先前確診者可使感染風險至少降低 80%(即幾乎不會再感染)。

南非研究:Omicron 變異株存在大量免疫逃避

但是南非此篇對當地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此變異株存在大量免疫逃避。

樣本收案日期為 2020 年 3 月 4 日至 2021 年 11 月 27 日,收集了 2,79萬6,982 名曾確診者,用來模型統計對應南非Beta、Delta、還有近期Omicron浪潮時,有多少的再確診案例。

至少相隔 90 天,連續檢測呈陽性的個體,會被認為是疑似再感染。這些曾陽性的 2,79萬6,982 名確診者,共 3萬5,670 例疑似再感染。

這些數據可以觀察到與第一波來南非的武漢原始株比起來, Beta 和 Delta 的初次感染的危險增加,但未觀察到再感染危險相應增加。

在南非第 2 波Beta 和第 3 波Delta 囂張的波浪期間,再感染與原發感染的估計風險比,皆低於第 1 波。

第 2 波對第 1 波的相對風險比:0.75(CI95:0.59–0.97);

第 3 波對第 1 波的相對風險比:0.71(CI95:0.56–0.92)。

相比之下,最近 Omicron 變體的傳播,與原發感染風險係數的降低和再感染風險係數的增加有關。

2021 年 11 月 1 日至 2021 年 11 月 27 日所統計的「第 4 波」對第 1 波期間的再感染與原發感染的風險比為 2.39(CI95:1.88-3.11)。

人群證據表明,Omicron 變體與逃避先前感染免疫的能力有關。

相比之下,沒有與 Beta 或 Delta 相關的免疫逃逸的流行病學證據。

姜冠宇醫師 Pro圖/姜冠宇醫師 Pro

這一發現對公共衛生規劃具有重要意義

特別是在南非這種完成疫苗接種率僅24%,但高免疫力(集體感染過、再感染率偏低)的國家,是需要謹慎小心應對這種展現重複感染特性的變異株。

也就是,被感染過大多不會被重複感染的觀念可能要丟掉了,關於 Omicron 是否也能夠逃避疫苗免疫,以及降低對預防重症和死亡的潛在影響,仍然存在緊迫的問題。

雖然目前消息是,我們未在 Omicron 案例中看到重症,雖然也只是一開始而已。

新冠不會流感化!

❝「看了omicron很害怕嗎?來讓你看更害怕的,新冠不會流感化!」❞

你就知道要疫苗要打好打滿!

以下是本周舉辦一年一度的內科醫學會,對於新冠的回顧真的是收穫滿滿,尤其有一些內分泌與血液的相關整理。

在血液科觀點

血液腫瘤科認為新冠不會流感化,是因為兩者疾病狀態就不一樣,新冠可麻煩多了!

新冠病毒是全身性感染,因為可以透過 ACE2 感染全身內皮細胞,這是流感所沒有的!

所以透過血液循環直接感染,或細胞激素風暴破壞,病人的凝血機制更脆弱,會進展成類似 DIC 的結局(但不是 DIC ,是更複雜的機制)。

對肺部的破壞,新冠重症會破壞到肺微血管,比流感重症傷害大,不會像流感挨過一次可以沒事。

靜脈凝血機率也顯著差異遠高於流感,WBC DC 中的 lymphocyte 降到5%以下容易死亡,血小板降到50k以下,死亡率100%。

發現病人有 D dmier 等指數昇高,抗凝處置要提早警覺用,否則重症才用還會造成出血。

內分泌的觀點

糖尿病是國病,家有糖尿病成員更應該要打疫苗。與2019年相比,全球2020有大量的糖尿病患死於新冠疫情,糖尿病病人面對新冠病毒,危險比而言:

重症率—是超過一般人的兩倍;

死亡率—是超過一般人的三倍。

這可能機制是病人免疫細胞中的 NK cell ,更為脆弱,在遇到新冠病毒時,會帶來更大的細胞激素風暴,愈是糖尿病愈控制不好的人,其濃度就愈嚴重。

另外糖尿病的病人,本身也容易提高 ACE2 受體濃度給新冠棘蛋白結合,感染時比一般人會更容易發生共病,如高血壓占 33 %。

還有,因為新冠也會感染胰島細胞,降低胰島素分泌的功能,在疫情期間新發病的糖尿病病人,這樣的案例是有的!但是每逢在疫情升溫期間,糖尿病病人因為失去給醫院例行檢查的機會。

所以糖尿病病人在失去醫院支持下,如何提升自我照顧的能力與識能,減少疫情下醫療支持不足造成大量死亡,這非常重要,這也看出不應該將病人的例行照護機制建立在常常來醫院,賦能給病人可以照顧自己,才是未來後疫情的照護趨勢。

※本文由姜冠宇醫師 Pro'spect授權提供,原文請點此

更多內容請至【臉書粉絲團】/Instagram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健康遠見》立場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