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輕忽熱衰竭、中暑等運動「熱傷害」恐致命!醫師圖解4大急救解方 | 健康遠見
運動傷害

輕忽熱衰竭、中暑等運動「熱傷害」恐致命!醫師圖解4大急救解方

淺談青少年運動員的健康威脅──運動相關熱疾病
輕忽熱衰竭、中暑等運動「熱傷害」恐致命!醫師圖解4大急救解方 輕忽熱衰竭、中暑等「熱傷害」威脅恐致命!醫師圖解4大急救解方。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編按:不久前一位國中棒球隊員在一場比賽後隔天的例行性訓練結束發生熱衰竭,搶救12天仍不治,是否與訓練有直接相關仍待釐清。醫師表示,別小看熱痙攣、熱昏厥、熱衰竭、熱中暑等「運動熱傷害」的發生,這一類的疾病嚴重度從相對輕微到致命都有可能發生,因此症狀發生第一時間如何立即因應,給予適當的急救處置方針非常重要!

運動相關熱疾病──青少年運動員的主要運動致死原因

根據統計,熱中暑、心臟疾病、頭部外傷是青少年運動員的前三大運動致死原因,其中熱中暑在夏天月份的統計更高。運動相關熱疾病(Exertional heat illness)可能各種運動類型的運動員。雖然運動時的大氣溫度越高越容易產生這類疾病,但有時在較涼爽的狀況下還是有可能發生。這一類的疾病嚴重度從相對較輕微到可能致命,包含了熱痙攣、熱昏厥、熱衰竭、熱中暑。

早期發現、盡快當場降溫,降低疾病嚴重度

這類熱相關疾病產生的原因為身體的溫度調節功能失常所致體溫異常升高。熱痙攣症狀為肌肉抽筋、疼痛的痙攣;熱昏厥則為在熱環境下,因姿勢變換導致的頭暈、昏厥;熱衰竭則更為嚴重,會有嚴重疲勞、頭暈、昏厥,動作失調等神經症狀。

此三者發生時,須立刻將患者移動至運動場地陰涼處,熱痙攣以拉筋、水分和鈉離子補充最為重要;熱昏厥和熱衰竭者則需大量水份補充,並以躺姿休息雙腿抬高增加血液回流。

熱中暑為這類疾病中最嚴重者。高溫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失去功能,患者可能出現躁動、混亂、失去意識、癲癇、昏迷等症狀,此時須立刻使用全身冷水浸泡、冰水浸濕毛巾覆蓋身體、冰袋放置於大動脈處等方式快速降溫,若有電風扇則可吹風增加溫度散失,並即刻呼叫救護車將患者送往可處理熱疾病的醫院之急診。

要謹記,當嚴重的熱衰竭、熱中暑發生時,在症狀出現的30分鐘內於盡快當場降溫才轉送至醫院,是最重要的一線處理準則,可以大大降低疾病的嚴重程度。

不同運動相關熱疾病種類。台灣運動醫學學會提供圖/不同運動相關熱疾病種類。台灣運動醫學學會提供

注意環境及裝備,避免熱傷害

首要是避免在高濕度、高氣溫的環境下進行運動訓練。當外在氣溫高過體溫時,身體於運動時的產熱便無法順利向環境用排出,同時如果運動員穿著不透氣的裝備,環境溼度過高時,衣服與身體之間會形成阻礙體熱蒸散的介面。有統計發現穿著全套美式足球制服將包覆大範圍體表面積,和穿著短褲短袖運動相比,這樣的裝備會讓運動時心跳、自覺費力程度和體表溫度也增加。根據美國疾病管制署健康建議,穿戴防疫相關裝備及口罩可能發生類似效應,須特別留意。

留意危險因素,隨時調整訓練模式

除此之外,大氣溫度越高時,訓練和休息時間的比率要調整為較高的休息頻率以及較長的休息時間。以整季的訓練週期來看,在天氣開始變熱時,應要有計畫地讓運動員適應氣溫和濕度的改變來避免突然暴露在高溫環境下運動訓練。在訓練和比賽時如果沒有受過訓練的人員在場監督,發生這類疾病的風險也會提高。

除了以上外在因素,個人體能較差、運動時的體液補充不足、運動前一天的睡眠不足(不到七至八小時)、已知生病狀態下運動、服用特定藥物、熱衰竭和熱中暑的家族病史等內在因素也是這類熱相關疾病的危險因子。其中需特別注意的是,當選手為了競爭入選隊伍名單時,求表現和求好心切也會提高熱傷害的風險,這個情況下也需要特別注意。

身處亞熱帶島嶼國家,台灣運動員無可避免地需要在炎熱的夏季氣候訓練。身為運動員的醫師、防護師、教練還有運動選手自己,都需要對運動相關熱疾病有一定程度了解,以及應能辨識出高風險的狀態,以期達到保護每一個運動員的健康。

參考資料:

1.Exertional Heat Stroke: Strategies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rom the Sports Field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Clinical Pediatric Emergency Medicine, Volume 14, Issue 4, December 2013, Pages 267-278

2.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Roundtable on Exertional Heat Stroke - Return to Duty/Return to Play Conference Proceedings, Current Sports Medicine Reports: September 2010, Volume 9, Issue 5, p 314-321

3.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community/organizations/heat-stress-employers.html

作者

桃園長庚復健科主治醫師何長軒

台灣運動醫學學會副秘書長林杏青編修

(※本文由台灣運動醫學學會授權提供 )

更多內容請至臉書粉絲團:台灣運動醫學學會 - SMA官網:台灣運動醫學學會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