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李應元胰臟癌病逝,享壽68歲!預防「癌王」避開脂肪肝等3大危險因子 | 健康遠見
防癌

李應元胰臟癌病逝,享壽68歲!預防「癌王」避開脂肪肝等3大危險因子

李應元胰臟癌病逝,享壽68歲!預防「癌王」避開脂肪肝等3大危險因子 李應元胰臟癌病逝,享壽68歲!預防「癌王」避開脂肪肝等3大危險因子。取自Taiwan in Thailand臉書

前駐泰代表李應元今(11)日晚間因胰臟癌在台大醫院過世,享壽68歲!今(110)年8月他才因個人健康因素請辭前駐泰代表一職由泰國返台,並於10月被證實罹患「癌王-胰臟癌」身體狀況不佳,仍在醫院接受治療當中,沒想到今日就傳出不幸消息。究竟為何胰臟癌總是來的這麼凶猛?想要預防胰臟癌上身,又該怎麼早期發現、治療呢?

根據國健署發表的109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胰臟癌排名「十大癌症死亡率」第七位,勝過胃癌、食道癌、卵巢癌;且每10萬人口中,因胰臟癌死亡人數高達10.4人。但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胰臟癌的死亡率居高不下?

胰臟癌是「無聲癌症」,兩原因使80%患者錯失治療先機

烏日林新醫院醫療部部長暨胃腸肝膽科李傑哲主任表示,胰臟癌之所以會有「癌王」、「無聲癌症」的稱號,主要與兩大原因有關。其一是因為胰臟藏在胃部後方,傳統腹部超音波不易檢查,異狀容易被忽略。

第二,則在於胰臟癌早期幾乎沒有症狀,即使少數患者出現胃痛、腹痛、腰痛、背痛等症狀,也容易與腸胃疾病和腰痠背痛問題混淆,所以第一時間往往難以察覺。臨床統計發現,80%以上的胰臟癌,確診時已錯失治療先機,五年存活率不到5%。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圖/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對抗胰臟癌重要關鍵

也因此如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也成為對抗胰臟癌的重要關鍵!李傑哲提到,過去傳統透過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的影像檢查的方式,對於小於2公分的早期胰臟腫瘤,診斷率較低,尤其電腦斷層的敏感性約略只有70 %。

而近期隨著醫療科技術的進步,醫界也有了新的診斷利器—內視鏡超音波,有助檢查出小於0.5公分的早期胰臟腫瘤,並幫助醫師評估腫瘤鄰近淋巴結和血管有無受到侵犯,提供病友更好的癌症治療規劃。

且內視鏡超音波不僅可進行檢查及評估,現在也能擴大到細針穿刺與其他治療,包括局部腫瘤化療藥物注射,在診治胰臟疾病及早期胰臟癌上,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脂肪肝、高血糖、肥胖,這些都可能是胰臟癌的危險因子!

除了探究胰臟癌致命的原因,並了解新型的診斷、治療方式,想要防止胰臟癌上身,還可以怎麼做呢?雖然目前胰臟癌的確切成因仍不明,不過有不少研究文獻指出,胰臟癌的發生可能下列3大因素有關。

因素1 》脂肪肝

根據三軍總醫院2018年發表於國際期刊《內科與急診醫學》(Internal and Emergency Medicine)的研究發現,有脂肪肝問題者,未來罹患胰臟癌的風險會增加2.63倍。且普通胰臟癌患者平均存活時間為11至12個月,但如果是有脂肪肝又罹患胰臟癌的病人,平均存活時間僅5到6個月,幾乎只有一半。

該研究團隊推測,胰臟癌發生率死亡率提高的原因,應與脂肪肝患者的胰臟腺體脂肪比較多,較容易產生發炎反應,進而刺激血管增生,使胰臟腫瘤變得更大更具侵略性有關。

因素2 》高血糖

三軍總醫院的上述研究也發現,糖尿病患者罹患胰臟癌的機率會增加2.09倍。此外,另一篇2018年由美國梅約診所發表於《腸胃病學》(Gastroenterology)期刊的研究也發現,許多胰臟癌患者在確診前至少三年,已出現血糖異常上升跡象。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圖/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因素3 》肥胖

而肥胖更是使胰臟癌發生風險大幅提升的原因之一!根據2016年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研究指出,BMI(身體質量指數)大於30者,得到肝癌、胃癌風險提高80%;罹患腦膜瘤、胰臟癌風險多50%;罹膽囊癌和多發性骨髓瘤風險分別增加30%和20%;罹卵巢癌與甲狀腺癌風險則高10%。

BMI(Body Mass Index)身體質量指數

計算方法:BMI = 體重(公斤)/ 身高(公尺的平方)
參考值:
正常範圍:BMI值介於18.5與24之間
過重:24 ≦ BMI<27
輕度肥胖:27 ≦ BMI<30
中度肥胖:30 ≦ BMI<35
重度肥胖:BMI ≧ 35

最後李傑哲也呼籲,對抗胰臟癌的重要關鍵,在於早期發現及治療!如果民眾發現自身或親友出現黃疸、腹痛/腰背痛、體重減輕三大症狀,建議立即至胃腸肝膽科門診檢查評估,釐清原因較有保障。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