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改善肌少症,有助緩解下背痛 | 健康遠見
抗老

改善肌少症,有助緩解下背痛

【專家觀點】
改善肌少症,有助緩解下背痛 改善肌少症,有助緩解下背痛。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下背痛是骨科門診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一生之中,大家通常都曾發生過下背痛,雖然各人的病況不盡相同,但由於下背痛而需請假的情形相當多,尤其是從事勞動者,例如搬運工人、農夫、計程車司機、看護等,都是經常發生下背痛的族群。

當年紀增大時,累積年輕時的種種勞動和生活動作對脊椎造成的傷害,都會加速脊椎的退化,所以經常會引起下背痛,這種現象幾乎成為老年人的特色;加上老年人經常合併慢性疾病、骨鬆等,生理功能退化,更加重下背痛的程度。

40歲開始,人體的肌肉量每經過10年即會減少8-10%

老年人也是經常發生肌少症的族群,肌少症為肌肉量減少,肌力減退的情況,臨床上常會合併發生於慢性疾病的患者。先前研究曾報告,肌少症與下背痛之間關係密切;老年人的脊椎結構已發生變化,造成脊椎旁的肌肉和其他核心肌群萎縮且肌力減退,研究指出,隨著年紀增長,肌肉量會減少,從40歲開始,人體的肌肉量每經過10年,即會減少8-10%,因此到了70-80歲時,人體的肌肉量減少達1/3,加上脊椎結構的變化,使人體的外觀和重量分佈發生改變,肌肉無法適當分擔脊椎荷重,因而會加速脊椎的損傷,局部長出骨刺,對局部的肌腱、關節囊、神經都會造成刺激,加重疼痛。

相互影響!肌少症與下背痛息息相關

當肌肉無力時,人體的荷重感受器和體位覺機能都會改變,加上脊椎結構變化,身體重量分佈不平均,使軀幹兩側荷重不平均,年輕人的體位覺正常,所以能夠修正回來;但老年人的體位覺變差,無法及時改善姿勢,結果會加重身體重量的不平均分佈,使身體偏向一側,加重該側的肌肉疲勞,繼續發展之下,會逐漸出現脊椎側彎。許多老年人的脊椎出現日漸嚴重的脊椎側彎,導致兩側肌肉受力不平均,使肌肉無力程度加重,且對脊椎神經造成牽扯,結果引起疼痛,反過來會抑制肌肉的活動力,形成惡性循環。

此外,老年時會出現體內的發炎狀態,體內出現多種發炎因子,造成肌肉纖維的損傷和分解,進而對周邊神經和中樞神經的痛感受器造成刺激,引起疼痛。當人體感到疼痛時,會出現反射性的抑制肌肉收縮的作用,讓肌肉活動減少,以減少進一步的傷害,長期未能適當收縮,肌肉會逐漸萎縮,加重肌無力程度。

從學理上和實際情形上,都可明白肌少症與下背痛的息息相關,其他慢性疼痛也與肌少症具有密切關係。年紀越大,體內呈現的發炎狀況越明顯,一旦發生傷害時,復原所需要的時間也越久;相對而言,孩童體內並無此種現象,因此在受傷之後會很快改善。當老年人發生傷害時,服用消炎止痛的作用機制,目的也在於改善此情況。

但若要根本改善病況,更需要同時注意肌少症的防治,尤其在平日更應注意營養,補充足量蛋白質,並且從事合適的運動,以改善肌力和增進肌肉量,才是根本之道。

(本文作者為台大醫學院骨科教授)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