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機器寵物也有幫助!研究:能改善成年認知症患者的情緒、行為和認知 | 健康遠見
長照

機器寵物也有幫助!研究:能改善成年認知症患者的情緒、行為和認知

機器寵物也有幫助!研究:能改善成年認知症患者的情緒、行為和認知 互動式機器寵物也有幫助!研究:能改善成年認知症患者的情緒、行為和認知。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孤獨、無助和沉悶是長照機構三大「瘟疫」,去年開始的新冠肺炎所引發的疫情,許多長照機構紛紛停止訪客,更造成高齡者的孤寂,寵物輔助療法對許多身心障礙者、高齡者是一種精神慰藉的方式,有助於穩定情緒。美國佛羅里達大西洋大學(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FAU)10月27日發表一項研究結果表示,測試了價格合理的互動式機器寵物貓在改善患有輕度至中度認知症的老年人的情緒、行為和認知方面的有效性,香港2020年研發出視訊影像動物輔助治療訓練,讓長者動動腦筋刺激認知、透過與狗互動減低孤獨感。

患有阿茲海默症或其他類型的認知((related dementias, ADRD)的人經常會出現精神行為症狀(BPSD),例如憂鬱、焦慮、攻擊行為、遊走、妄想和幻覺等。如果不懂得非藥物生活方式,往往出現這些症狀時會採取用抗精神性藥物、抗憂鬱藥和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BZD)等藥物,但這些藥都有副作用。(請見:認知症患者服用抗精神性藥物是否會致命?| 伊佳奇 | 健康遠見 (gvm.com.tw)

面對精神行為症狀,採取非藥物生活活動是第一線考慮方式

面對精神行為症狀,採取非藥物生活活動是第一線考慮的方式,這其中寵物輔助治療是最受長者歡迎的一種活動。過去台灣、日本、香港等地都運用白色機器小海豹Seal PARO Robot,更是號稱全世界最具陪伴療癒效果的機器寵物。2018年路透社曾報導,英國「坦波曼屋」養老院(Templeman House)引進一種名為「餅乾」(Biscuit)的機器狗,能與認知症老人患者互動,喚起他們的塵封記憶,進行懷舊療法活動,誘發他們與照護者對話,深受住戶歡迎。

在英格蘭南部營運「坦波曼屋」等數家養老院的Care South公司副執行長博德(Simon Bird)指出,「餅乾」能有效減輕認知症住民的壓力與焦慮,轉移他們的情緒焦點,並鼓勵社交互動,刺激他們回想昔日往事。(請見「機器寵物」來穩定失智症長者情緒 | 伊佳奇 | 健康遠見 (gvm.com.tw) 

2017年「國際環境研究與公共衛生期刊」刊登英國利物浦大學團隊,過去曾針對26位狗主人進行研究,包含進行個人訪談,瞭解主人遛狗的經驗以及動機,發現主人遛狗主要是為了狗狗的健康,但同時遛狗也增加主人的快樂、健康、社交能力。

利物浦大學研究顯示,飼養狗狗的飼主,體能表現通常比較活躍,飼主為了保持狗狗健康,每次遛狗時,至少會快走30分鐘,容易達到每周運動150分鐘的目標,大幅提升身體活動水平。

研究:獨居者若飼養寵物死亡風險降低33%、心血管疾病減少36%

2017年11月科學報告期刊(Scientific Reports)發表一篇瑞典的研究,研究者針對340萬名40歲到80歲的瑞典人進行調查,發現獨居者若飼養寵物,與沒有飼養寵物的人相比,死亡風險降低33%、心血管疾病減少約36%,降低心臟病發作機率約11%。研究還指出,飼養寵物帶進灰塵,可增加體內菌叢,反而增加免疫力。

2020年疫情期間,香港長照機構也採取封閉、禁止探訪措施,職能治療師黃智恆(Charis)設計視像動物輔助治療訓練,幫助認知症長者動動腦筋刺激認知、透過視訊與狗互動減低孤獨感。雙方隔空建立關係,過程讓黃智恆發現,長者對科技接受程度高。

疫情所造成的孤獨、無助和沉悶更是讓長照機構住民身心靈受到影響,安排視訊動物輔助治療訓練,透過視訊與治療犬互動,讓長者開口表達、動動腦,減低孤獨感。以視訊和網上形式進行輔助治療犬計劃,主要針對輕至中度的認知症長者,根據其能力設計相關活動,在互動之中亦加入記憶元素。

香港的做法是以有趣為原則,讓長者在玩樂和互動中訓練認知。過程中,長者需指示影幕後的治療犬幫忙選數字和顏色,然後按治療犬的選擇,取出相應數量的顏色豆袋。完成任務後,長者可決定獎賞多少零食予治療犬。

Pexels by Sam Lion圖/Pexels by Sam Lion

研究結果:機器寵物貓改善了成年認知症患者的情緒、行為和認知

雖然寵物療法被認為是一種經濟有效的治療方式,可以改善高齡者的情緒和行為,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日間照顧中心進行寵物治療,儘管有社會化和團體活動等方面的好處。

在一個可愛而「毛茸茸」的同伴的幫助下,佛羅里達大西洋大學 Christine E. Lynn 護理學院的研究人員以非藥物生活方式在成人日間中心(Adult Day Care Center)進行了 12 次訪問。參與者被告知他們的寵物是機器寵物而不是活體動物。他們每個人都為他們的貓取了一個名字,這個名字配有項圈和個性化的名牌。

於10月13日這項發表在《心理健康護理問題》(Issues in Mental Health Nursing)雜誌上的研究,研究人員使用阿茲海默症和相關認知症情緒量表、觀察到的情緒評定量表和康奈爾認知症憂鬱量表評估了情緒和行為症狀。他們還通過簡易精神狀態檢查量表(MMSE)評估了認知能力。

研究結果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使用機器寵物貓的方式改善了所有情緒評分,並顯著改善了觀察情緒評分量表(the Observed Emotion Rating Scale)和康乃爾認知症憂鬱量表(the Cornell Scale for Depression in Dementia)評分。超過一半的參與者簡易精神狀態檢查量表(MMSE)得分高於介入前,在注意力/計算、語言和定位方面有輕微到中等的改善。阿茲海默症和相關認知症情緒量表的介入後分數比介入前的評分高 6 分。

研究人員經常觀察到研究參與者微笑著和他們的機器貓交談,並表達情感,譬如,「貓看著我,就像有人在聽我說話,愛我。」他們認為,這隻機器寵物是通過喵喵叫、轉頭或眨眼睛來回應他們的陳述,他們正在和這只寵物交談。幾位護理人員報告說,參與者有時坐著時抱著貓,或一直和貓玩耍。一名參與者甚至在住院期間與她的機器寵物貓一起睡覺。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FAU大學護理博士生Bryanna Streit LaRose表示,由於認知症目前仍無法治癒,研究的項目提供了一種自然解決症狀的方法,無需使用藥物治療,而藥物可能有效也可能無效,並且可能產生有害的副作用,這項介入方式是負擔得起的、安全的、不會製造創傷的。

通過使用治療性寵物而不是活體寵物,無需擔心寵物的安全、餵養它們、帶它們到戶外或確保它們接種最新疫苗。此外,由於可能的寵物攻擊、過敏、被它們絆倒以及與照顧活體動物相關的費用,參與者無需擔心安全問題。

Christine E. Lynn 護理學院院長 Safiya George 博士表示,在美國,1/3的老年人死於阿茲海默症或其他類型的認知症,目前無法治癒快速增長的負擔,這種治療性互動寵物方式已被證明是改善參加成人日間中心的認知症患者情緒和行為的安全替代方法。

(本文作者為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長照、認知症政策研究者)

參考資料:

Robotic pets boost mood scores in dementia, day center study finds

Robot dog lends a helping paw to dementia sufferers Reuters Staff

Robot dog lends a helping paw to dementia sufferers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