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膝蓋痛竟然是腫瘤作祟!「巨大細胞瘤」常見於20至40歲青壯年 | 健康遠見
疾病

膝蓋痛竟然是腫瘤作祟!「巨大細胞瘤」常見於20至40歲青壯年

膝蓋痛竟然是腫瘤作祟!「巨大細胞瘤」常見於20至40歲青壯年 膝蓋痛竟然是腫瘤作祟!「巨大細胞瘤」常見於20至40歲青壯年。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編按:40歲的陳先生在某次爬山後,左側膝蓋的疼痛感愈來愈強烈,原以為是運動過度造成的肌肉扭傷,貼個痠痛貼布就會好;但幾天後症狀卻有增無減,甚至有幾個晚上還因此痛醒過來,讓陳先生擔心自己是否有關節退化問題,而輾轉至醫院求診,沒想到檢查竟發現是「巨大細胞瘤」引起!

近幾年因為國人的健康意識抬頭,許多人都有良好運動習慣,40歲的陳先生也不例外,在平常忙碌工作後,假日也會去爬爬郊山;但是這次爬完山後,左膝的疼痛感愈來愈強烈,原先覺得是爬山造成的肌肉扭傷,在藥局買了痠痛貼布,但是症狀卻是有增無減,甚至有幾個晚上痛醒過來,因為這些症狀,陳先生前往醫院求診。

在照完X光之後,病人期待的答案或許只是肌肉拉傷或是韌帶扭傷這一類的運動傷害,嚴重一點頂多就是關節退化,然而隨之而來的卻是個壞消息,左側遠端股骨靠近關節處,有一處直徑10公分的蝕骨性病灶;綜合病人的年紀,症狀與影像學特徵,研判極有可能是巨大細胞瘤,在告知病情後,陳先生隨即陷入沈思,之後安排病理切片檢查也進一步確認此診斷。

巨大細胞瘤是一種良性腫瘤,常見於20至40歲青壯年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骨科主治醫師張彧銓指出,巨大細胞瘤常見於20至40歲左右的病人,好發在遠端股骨及近端脛骨,也就是膝關節周圍的長骨,共通臨床表現包括腫痛及無法負重。

巨大細胞瘤是一種相對常見的良性腫瘤,雖然良性但是局部侵犯性卻非常高,如果忽略,最後甚至會有遠端轉移與病理性骨折發生;臨床上的治療步驟包括:腫瘤刮除、輔助冷凍治療、異體骨或人工骨提供暫時的結構性支撐加上鋼板固定,是常用且有效的手術治療方式。

別小看巨大細胞瘤影響,局部侵犯性高、復發率高

張彧銓說明,巨大細胞瘤局部侵犯性非常高,隨之而來是高復發的比率,在早期報告中甚至高達三成;高復發率的特性,在手術時候特別考驗手術醫師耐心,因此仔細的腫瘤刮除是最重要步驟,刮除後加上輔助冷凍治療和藥物使用,復發百分比已然大幅降低。

有許多病友看到前立委住院才發現腫瘤轉移的新聞,會擔心自己也有未發現的腫瘤,的確有許多腫瘤在早期沒有症狀,不容易發現,張彧銓誠心建議民眾,除了要培養良好生活習慣及規律運動外,「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更是重要一環,當發現身體有不尋常腫脹、疼痛甚至半夜痛醒這些症狀,一定要尋求專業意見,以免造成難以挽救傷害。

張彧銓表示,幸虧陳先生發現得早,在手術後也積極配合復健,術後腿部功能恢復迅速,某次回診時他開心地說:「我可以比以前爬得更高,看得更遠」,聽到病人比以前更健康,就是手術醫師心中最大的欣慰。

(本文由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提供)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