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中正區和桃園的防疫旅館,陸續爆發COVID-19新冠病毒群聚感染,不禁讓人聯想到2021年5月初的華航諾富特事件,也是類似情況失控導致疫情燎原。醫師提醒,「防疫疲勞」已使多國防疫破功,尤其春節返鄉潮即將到來,台灣需提高警覺。
先是12月14日,原住在台北市中正區防疫旅館的一位旅客,隔離期滿後回宜蘭,竟在居家隔離期間被確診感染。北市府擴大採檢旅館員工跟住宿旅客,發現隔壁房的住客也確診。由於與隔壁房同團的20位團員,都是從美國返台的表演團體,為慎重起見,包括同樓層住客全數集中檢疫隔離。
接著是12月1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證實,桃園某防疫旅館大樓在不同樓層皆已出現確診者,8樓和5樓各有1人,6樓則是有6人。當晚防疫人員協助旅客撤出,附近商圈居民驚訝直呼:「最近不敢來吃飯了。」
連續有兩家防疫旅館爆發群聚感染,透露出不尋常的信號。
研判防疫旅宿感染,關鍵在病毒基因定序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指出,個案是結束14天隔離,返家自主管理期感染的話,而且CT值如此之低,就意味著不是在境外被感染,最有可能是住在防疫旅館的期間被感染,這樣的機會最大。
「個案有可能是住到檢疫旅館以後的某一天被感染了,所以他離開檢疫旅館以後就發病了,」洪子仁說。
圖/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陳之俊攝
若要進一步研判是否為防疫旅宿相關感染事件的話,指揮中心要繼續往下追查的是,與個案同住在同一間防疫旅館的隔離者,假設後來又被確診,就要調查彼此的病毒基因定序是否相同。
「基因定序若能匹配,那就代表他是被誰感染,」洪子仁說,接下來才能夠再去疫調感染的可能途徑,譬如是否為環境被汙染,或是空調氣流所致,要做環境的採檢,以科學與證據來證實。
「疲勞病毒」是新冠疫情的副產品
警覺性高的專家,已經將之與2021年5月初桃園諾富特事件作為對照組,兩者皆是防疫旅館被汙染,而諾富特群聚感染隨之而來的,全台升級至疫情第三級警戒長達兩個多月,殷鑑不遠,不可不慎。
防疫旅館的管理SOP沒做到位,其實在國外也屢見不顯,「這就是所謂的防疫疲勞,」洪子仁指出,另一種「疲勞病毒」也是新冠疫情的副產品,許多國家三不五時鎖國封城開開關關,迫使整個社會陷入集體疲勞。
防疫疲勞(Pandemic fatigue),是指隨著時間過去,漸漸對於保護性的防疫行為失去動機。一旦公共衛生危機持續,防疫疲勞是自然會發生且可預期的。
防疫疲勞不僅會出現在個人、公司、工廠和防疫旅館,甚至會整個社會都逐漸鬆懈,公眾對配合防疫的耐心在逐漸消退,甚至厭煩。
外媒《健康熱線》(Healthline)指出,COVID-19大流行仍在奪走和擾亂人們的生活。儘管疫苗和治療方法有望使人們的日常生活恢復到某種正常狀態,但愈來愈多的人正在經歷大流行的倦怠。人們遵循保護準則的願望正在減弱,疲憊感正在上升。
世界衛生組織(WHO)則將抗疫疲勞定義為人們正在「失去動力」(demotivated),以及對那些在疫情期間強制規定的事項感到厭煩。WHO發出警告,抗疫疲勞可能會使疫情變得更久、更具破壞性。
防疫旅宿四大強化作為
針對防疫旅館感染事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動作明快,考量防疫旅宿為台灣疫情控制的關鍵,已於12月16日即刻啟動防疫旅宿四大強化作為,收緊防疫措施。
首先是強化監測作為,增加春節檢疫專案三項方案篩檢次數及查核與違規裁處。
其中包括(一)3方案均於入境時、檢疫第3、7、10、14及第21天(自主健康管理期間第6~7天)進行PCR檢驗或公費快篩。(二)居家檢疫期間加強查核,違反規定者將加重裁處。
第二項作為是防疫旅宿防疫措施查核,將邀集感控專家針對防疫旅宿進行全面查核,指導與協助防疫旅宿落實防疫管理措施。
第三項是防疫旅宿通風空調檢視,將請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協助全面檢視防疫旅宿之通風空調換氣情形,並提供改善建議。
第四是加強有症狀的通報,檢疫期間有症狀均要進行PCR採檢,以確實掌握可能個案。
以上措施,看來還不至於讓台灣人感到難以忍受。
為避免新冠疫情在台灣捲土重來,防疫限制措施正在人們能夠容忍的範圍與遏制病毒之間,尋找一條狹窄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