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別小看溫差所引發的健康危機!過去英國研究就發現,當氣溫每低1℃未來一個月內罹患心肌梗塞的機會增加2%,且以溫度降低後的前14天危險性最高。高敏敏營養師也提醒,若出現5症狀恐是「拒絕無聲殺手」中風、心肌梗塞前兆,應立即就醫,同時也分享給大家6招有助逆轉血管硬化日常飲食祕訣。
氣溫驟降易造成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增加中風急性發作的機率。不要以為年輕人不會中風、不要覺得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才要注意!曾有位29歲的工程師,因為年末加班壓力大加上寒流來襲,工作到一半忽然視線模糊、單手無力,本以為太累想說休息一下就好,好險老婆機警趕緊打119送醫,送醫後被診斷小中風,單側肢體還要要定期復健⋯。
預防中風、心肌梗塞這樣吃!營養師推6飲食祕訣逆轉血管硬化
敏敏在這邊奉上,有助預防中風、心肌梗塞的飲食小祕訣,快在血管真正硬化前依靠飲食逆轉勝,一起拒絕「無聲的殺手」心血管疾病。
1. 選好油
過多的飽和脂肪會增加血中脂肪的機率,造成血管硬化、中風與心血管等疾病等症狀。
建議平時烹調時選用橄欖油、苦茶油等植物油,並每日攝取一份堅果、多攝取深海魚。
2. 低鹽低鈉
2005-2008年台灣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國人鹽份攝取量居然是建議量1.5-2倍(大家都吃太鹹了...),過多的鹽份及調味料都會增加血壓的上升。
建議想要增添食物風味,以天然食材為主,像是蔥薑蒜等辛香料食材,不只低鈉美味,還能提升免疫力。
圖/Unsplash by Brooke Lark
3. 多蔬果
蔬果富含的膳食纖維、鉀、植化素等營養,能幫助抗發炎、降低膽固醇及血壓。建議每天都要吃1.5碗蔬菜+2碗水果。
4. 全穀為主食
全穀的膳食纖維、維生素及礦物質含量比精緻穀類還要高,可以幫助降低血壓及血脂。
建議每日三餐中至少有一餐要吃到全穀類,如地瓜、芋頭、南瓜、紅豆、綠豆、馬鈴薯等。
5. 適量飲酒
建議男性每天約不超過2個酒精當量,女性則每天約不超過1個酒精當量(一個酒精當量=15g酒精=105大卡),假設每天攝取超過30g以上的酒精,高血脂及高血壓的風險也會跟著增加。
6. 維持體重及腰圍
理想體重:BMI介於18.5~24。
適當腰圍:男性≦90公分/女性≦80公分
如果體重過重、腹部肥胖,罹患三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提升。
圖/高敏敏營養師提供
中風前兆5大徵兆
最近氣溫溫差大,除了飲食方面要注意,更要記得留意中風前的5大徵兆。
Balance 失去平衡:
無意間身體失去平衡、容易跌倒。
Eye 眼睛模糊:
忽然視線模糊。
Face 嘴歪臉斜:
嘴巴或臉部突然變型、歪斜。
Arm 手腳無力:
單隻手或單隻腳忽然無力。
Speech 口齒不清:
突然言語無法表達、口齒不清。
若是出現以上任何一個症狀,請記下發生時間,並趕快打119就醫,才能把握黃金時間,減少失能與死亡風險。
圖/此生必記口,訣中風前6徵兆。高敏敏營養師授權提供
臨床上很多人在嚴重中風前,其實都有徵兆或曾經小中風而不以為意,加上有些人小中風發生的時間可能只有幾分鐘,不超過一天就會恢復,所以很容易被忽略⋯。提醒大家一定要把握中風前送醫黃金時間,多一份機警、少一輩子遺憾。尤其近來天氣變化大,大家不論居家、外出,也要謹記以洋蔥式穿搭來保暖,並配合均衡飲食,自然有助降低疾病發生風險,達到預防勝於治療的目的!
※本文由高敏敏營養師授權提供,原文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