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吳丹華 攝影/日日寫真
編按:家人間如何溝通?為何就算中年了,有時與人溝通過程仍會不自覺委屈或憤怒?怎麼與另一半說話,某件事溝通了好幾年,對方好像都沒接收到我的訊息?和孩子說話要留意什麼,才能是有效溝通而非彼此賭氣?身心靈作家賴佩霞與親子教養專家李儀婷對談「如何好好說話」。
非暴力溝通SOP: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如何好好說話,是一輩子的課題。身心靈作家賴佩霞分享「非暴力溝通」的SOP——「你就是事實的陳述觀察,談自己的感受,我的需要是什麼,我重視什麼,然後提出請求,這是一個公式」。其中「觀察」很重要,「是不要帶任何的情緒,只是講清楚什麼事情,就是看到什麼或聽到什麼,所以感覺怎麼樣?」
賴佩霞回憶,在女兒10歲左右,母女約定好晚上10點後就不能玩電腦了。後來女兒跟她「盧」的時候,賴佩霞就告訴女兒:「我們在哪一天已經協議好10點鐘電腦就要關機。如果妳現在覺得不妥,而妳正在生氣,我們先不要談,等妳不生氣的時候,我們可以重新看看這樣的規則要不要做一些改變。」
當天女兒當然很不開心,但是第二天情緒穩定下來後,賴佩霞問女兒要不要修改規則,女兒也已經冷靜思考過了,回答:「不用了,那是我的問題。」
透過好好說話,讓對方感受到「我在意你」,願意從態度上讓對方知道,你是值得我花心思、慢慢跟你說的,這是良好溝通的基礎。
「談話不是要找對方的麻煩,所以不會有指責、謾罵。這件事情我在意,所以我講給你聽聽看。如果不行也沒關係,就告訴我。我只是想跟你分享我心裡面的感受。」賴佩霞說明。
好好說話:不罵人不抱怨,只是把心裡想說的說出來
和另一半的溝通其實也是這樣。親子教養專家李儀婷就談到,自己身為媽媽與媳婦,明知傳統上女性會在夫家過年,但心裡其實很想回家過年,尤其在爸爸已經80幾歲後,每一年都和先生提出,「為什麼女性結了婚就要在公婆家,那我是不是這一輩子一旦結了婚,我就不能回家過年了。」
剛開始先生回答「本來規定都是這樣啊」,陸陸續續談了幾年後,有一天,先生突然意會到:「妳每一年都跟我講這件事,妳是認真想回家嗎? 如果妳真的這麼認真,那我就去跟我爸媽提。」
李儀婷終於在爸爸90歲那年回家過年了,而那也是父親離世前最後一個春節,留下了感動的回憶。她體會到,「如果你是真的很嚮往這件事,並且認真表達自己內在的渴望,全世界都會來幫你。」
賴佩霞很肯定李儀婷的持續表達,「我很重視溝通,但坦白講,結果不是最重要,過程才是重要的。比方說像儀婷妳跟先生的表達過程,妳有被聽到。或者是對話中讓先生接收到『我知道很為難,但是請你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就是重要的部分。」
她也提醒:
1. 在說話時,要很清楚地陳述,不帶任何情緒字眼。
2. 要很定。不管對方怎麼樣譏諷、嘲諷,自己的內在要很穩定,對自己說出來的語言,要很自重。有些時候人一生氣,話就亂講,就失去自重,自己不尊重自己,那別人也不尊重。
3. 按照「非暴力溝通」的SOP說話,就算對方覺得聽起來不順耳,那不是說話者的問題,可以清楚告訴對方「我的意思不是這樣的」,甚至於道歉,然後重新再講一遍。心裡面有一個範本,只要按照這個範本走,就可以把它說得很清楚。
溝通不是為了贏 而是穩定表達想法
擅長親子對話的李儀婷也分享,薩提爾的一致性溝通,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以口訣「聽、核、心」來說,聽是傾聽,核是核對,心就是用心的欣賞。溝通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是對的,因此不需要據理力爭,只要穩定地表述自己內在的想法就好。
語言是非常有力量的,善待自己,從好好說話開始。
(原文刊載於《50+》;本文獲授權轉載;內容僅反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想知道更多熟齡新思維、新活動?
➡加入50+LINE https://pse.is/3p9hh6
➡加入50+FB https://pse.is/3nkder 每日資訊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