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國內外腦瘤癌末患者都向陳一瑋求救,他是誰? | 健康遠見
防癌

國內外腦瘤癌末患者都向陳一瑋求救,他是誰?

雜誌原標題:救北榮醫師陳一瑋 為病人與死神拔河
國內外腦瘤癌末患者都向陳一瑋求救,他是誰? 陳一瑋受到恩師小野的影響,無償做傳承工作,希望台灣後繼有人,將BNCT發揚光大。池孟諭攝

11年來,台北榮總醫師陳一瑋幾乎全年無休,他一人包辦全台八成的BNCT緊急醫療病例、九成五的腦瘤案例。國內外被判死刑的頭頸癌、腦瘤病人,都向他求救,台灣BNCT為何如此需要他?

2021年的最後一天,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放射治療科主治醫師陳一瑋並未停下腳步,一早就到醫院,跟中國大陸17歲病患的家長視訊,說明硼中子捕獲治療(BNCT)事宜;下午又趕著撰寫患者治療同意書,當晚8點回家後,累到倒頭就睡著,跨年夜就這樣度過了。

全年無休從事BNCT,邁入第12年

2022年元旦,他用完早餐,立刻將治療同意書拿給病患簽署。但由於腦瘤實在太大,陳一瑋原想勸退家屬,當患者母親拿出手機,他看到眼前落髮、被折磨到不成人形的女孩,正是照片中青春洋溢的少女時,心塞到說不出話來,不忍粉碎她們最後一線希望。

接著,他幫病人做各種檢查,又花兩小時詳細解說。下午趕工寫「緊急醫療」申請書,整理厚達三公分的公文資料、親簽幾十份文件,還要請放射科兩位主治醫師簽名,才能送到北榮的人體試驗倫理委員會(IRB)審查。

元月2日,陳一瑋南下新竹元培科大「醫事放射技術研究所在職專班」上課,下午又趕回醫院,繼續寫四位國人的緊急醫療申請文件。他望著來自海內外應接不暇的求助信件,語速愈說愈快,「每個家屬都拜託盡快申請通過,我們是在跟死神拔河,得抓緊每一分每一秒,搶寫報告、搶送申請公文。」

三天連假一溜煙消逝,元月3日一上班,他接到IRB的通知,又得撰寫成符合衛福部的申請格式,備妥所有資料,以急件送出,並默禱「盡速通過審查治療,病患、家屬渴望回家過春節。」

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全年無休從事BNCT,已邁入第12個年頭。一人包辦全台八成的緊急醫療病例、九成五的腦瘤案例。國內外被判死刑的頭頸癌、腦瘤病人,紛紛找上門。而支撐他走下去的動力,正是日本京都大學退休教授、現為大阪醫科大學BNCT治療中心主任小野公二的無私精神。

日本BNCT權威大師小野公二將陳一瑋視為得意門生。2015年小野退休時,特邀他到京都參加歡送晚宴,師生情誼溢於言表。陳一瑋提供圖/日本BNCT權威大師小野公二將陳一瑋視為得意門生。2015年小野退休時,特邀他到京都參加歡送晚宴,師生情誼溢於言表。陳一瑋提供

15年前,誰都想不到,陳一瑋會成為台灣與日本BNCT的重要連結者。

這要從2007年一場由京都大學教授永田靖在台灣的研討會說起,甫升任主治醫師的陳一瑋正在尋找研究方向,他知道日本BNCT成果豐碩,透露想去日本學習的念頭,永田回應說,「大學時指導我學長的小野公二教授,就是日本BNCT界的第一把交椅。」

2008年底,陳一瑋與時任清大原科中心主任的周鳳英及相關同仁,到日本北海道札幌參加日本放射腫瘤學會年會。會後首次遇到小野及其團隊,求知若渴的他們詢問很多問題,但並未得到日方熱情回應。

直到陳一瑋不斷與小野互動後,事情有了改觀,對方不僅同意他在2010年,免費到京都大學原子反應爐中心進修一年,從事臨床患者BNCT治療及基礎動物細胞實驗,還敲開台日交流的大門。

一生懸命精神,感動日本權威教授

身為哈日迷的他,英、日、國、台語四聲道切換自如,鑽研日本歷史,對戰國時代武田信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的故事瞭若指掌,而且認真學習,很快就贏得小野認可,將所學傾囊相授,甚至還曾開玩笑對其他日本學生說,「你們懂的日本史,還沒有陳一瑋多呢!」小野將其視為得意門生,帶他參加京都重要祭典活動,還將「陳一瑋」的名字列在京都大學BNCT建構中心的紀念文冊裡,是協助住友重工發展加速器的成員之一。

2015年,小野退休時,特邀他到京都參加歡送晚宴,每年元旦也會寄賀卡。陳一瑋隨即秀出2022「虎年日語電子賀卡」,師生深厚情誼溢於言表。

小野的職人精神,更深深影響著陳一瑋:一生只執著做一件事。當年,他看到60多歲的國際大師事必躬親,自己做實驗、還幫老鼠打藥……。「我唯一能報答老師的,就是將所學分享出去。」

回台後他全力投入BNCT臨床試驗,北榮也逐漸形成合作團隊,加快治療腳步。對日本了解透徹的陳一瑋說,日本是「慢熟」民族,一旦認同就赤誠相待,後來雙方關係友好,日方對團隊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陳一瑋對BNCT是一生懸命,他的執著與努力感動小野教授,讓小野教授每天在早上5、6點,就回信解答我們的疑問,對台灣BNCT發展助益甚大。」周鳳英說,陳一瑋的開放胸懷,是啟動台灣BNCT臨床治療、緊急醫療的關鍵人物。

最令清大原科中心一等核能師劉鴻鳴佩服的是,他主動到醫療院所的晨會(7點至8點),跟腫瘤醫學部、放射科的醫護人員宣導BNCT。「我跟周鳳英老師幫忙講解,但他要聯繫所有細節,還印小手冊到學校、研究機構發放,從一場僅三個人到現在坐滿八成,他不放棄任何一次機會,」劉鴻鳴說。

連住家都買在北榮後面,走路三分鐘就可以到醫院,病人如有需求,立馬趕到。一天還當成三天用,即便每日從事一般病人的放射治療已達極限,工作量是平均水準的兩倍,還要抽時間處理雪片般飛來的海內外求助信件,用視訊跟國外病患解說BNCT、寫申請報告、緊急送公文、通過後再帶病人到清大治療。

隨著通過審查的案例愈來愈多,他充分運用零碎時間,堪稱「時間管理大師」,連受訪也是分段談話,把握分分秒秒。「沒有使命感的人,絕對做不到這些事,」一起治療病人的劉鴻鳴肯定地說,「他全心全意投入BNCT。」

跟他相處過的人,都被他的熱忱感動。北榮腫瘤醫學部藍總醫師說,他從不喊累,對同事、學生非常好,耐心對待病人,解說非常詳細,平均每位病人要花20分鐘時間。

每當陳一瑋帶病人到清大治療時,一定同搭救護車,從旁照料並安撫病人情緒,從不坐公務車,如果當天是兩位病人,來回會搭不同車輛,以示公平。

從2011年至今,他與北榮團隊進行150個緊急醫療案例。病患、家屬對他們說過的「謝謝」不下數千聲,病床、門診間令人動容的故事,更是不計其數。

2019年,有位90歲老榮民腦瘤持續變大,某醫學中心束手無策,轉介到北榮。老伯經治療後,復原狀況良好,每三個月要做核磁共振追蹤,每當陳一瑋帶他看螢幕中的腦瘤明顯改善時,老伯總是「如獲重生」般痛哭流涕,一旁的妻兒也露出感激不盡的神情。

推廣BNCT教育,善盡傳承使命

經過十幾年努力,儘管多數醫院都認識BNCT治療法,但真正付諸行動,仍只有北榮一家,很多病人都是從其他醫院轉介過來,「我希望有更多醫院、醫師投入,」他甚至還兼任陽明交大醫學系助理教授、也在元培科大在職專班上課,就為推廣台灣BNCT教育而扎根。

所以,每次陪病人到清大治療時,他一定會帶實習生、碩士生到場學習,即時解說臨床經驗。他對一位陽明交大的研究生說,你的師公根本想不到自己被蒐藏在圖書館的BNCT學術論文,可以讓台灣在10年內進入臨床試驗,救助許多病人。

這位學生回應說,「我看到老師您的治療成果非常讚嘆,簡直就是台灣的奇蹟,發現這是重要的醫療趨勢,所以我的碩士論文,就是寫跟BNCT相關的主題。」

其實,這就是陳一瑋最想看到的:後繼有人。如同小野將一生所學教授給他,他也正在做傳承的工作,壯大台灣的BNCT治療團隊,以造福更多病人。

陳一瑋
現職: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放射治療科主治醫師、陽明交大醫學系兼任助理教授、清大核工所合聘助理教授
經歷:京都大學粒子放射腫瘤研究中心研究員、北榮腫瘤醫學部住院醫師、總醫師
對BNCT的貢獻:將日本BNCT醫療技術引進台灣、開啟台日交流大門、治療國內外八成的緊急醫療病人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