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藝人巴戈昨(16)日晚間傳出因胰臟癌辭世,享壽67歲!胰臟癌因早期症狀不明顯,一旦確診多為晚期,因此又有「癌王」的稱號。近年來也有不少名人難敵於此,包括台灣知名體育主播傅達仁、新北市議員唐慧琳、聯安診所創辦人李文雄…,為何胰臟癌總是來的這麼凶猛?胰臟癌又該怎麼早期發現、治療?如何避開可能的危險因子呢?
根據國健署發表的109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胰臟癌排名「十大癌症死亡率」第七位,勝過胃癌、食道癌、卵巢癌;且每10萬人口中,因胰臟癌死亡人數高達10.4人。但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胰臟癌的死亡率居高不下?
胰臟癌是「無聲癌症」,兩原因使80%患者錯失治療先機
根據本站過往報導,烏日林新醫院醫療部部長暨胃腸肝膽科李傑哲主任表示,胰臟癌之所以會有「癌王」、「無聲癌症」的稱號,主要與兩大原因有關。其一是因為胰臟藏在胃部後方,傳統腹部超音波不易檢查,異狀容易被忽略。
第二,則在於胰臟癌早期幾乎沒有症狀,即使少數患者出現胃痛、腹痛、腰痛、背痛等症狀,也容易與腸胃疾病和腰痠背痛問題混淆,所以第一時間往往難以察覺。臨床統計發現,80%以上的胰臟癌,確診時已錯失治療先機,五年存活率不到5%。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對抗胰臟癌重要關鍵
也因此如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也成為對抗胰臟癌的重要關鍵!李傑哲提到,過去傳統透過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的影像檢查的方式,對於小於2公分的早期胰臟腫瘤,診斷率較低,尤其電腦斷層的敏感性約略只有70 %。
而近期隨著醫療科技術的進步,醫界也有了新的診斷利器—內視鏡超音波,有助檢查出小於0.5公分的早期胰臟腫瘤,並幫助醫師評估腫瘤鄰近淋巴結和血管有無受到侵犯,提供病友更好的癌症治療規劃。
且內視鏡超音波不僅可進行檢查及評估,現在也能擴大到細針穿刺與其他治療,包括局部腫瘤化療藥物注射,在診治胰臟疾病及早期胰臟癌上,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脂肪肝、高血糖、肥胖,這些都可能是胰臟癌的危險因子!
除了探究胰臟癌致命的原因,並了解新型的診斷、治療方式,想要防止胰臟癌上身,還可以怎麼做呢?雖然目前胰臟癌的確切成因仍不明,不過有不少研究文獻指出,胰臟癌的發生可能下列3大因素有關。
因素1 》脂肪肝
根據三軍總醫院2018年發表於國際期刊《內科與急診醫學》(Internal and Emergency Medicine)的研究發現,有脂肪肝問題者,未來罹患胰臟癌的風險會增加2.63倍。且普通胰臟癌患者平均存活時間為11至12個月,但如果是有脂肪肝又罹患胰臟癌的病人,平均存活時間僅5到6個月,幾乎只有一半。
該研究團隊推測,胰臟癌發生率死亡率提高的原因,應與脂肪肝患者的胰臟腺體脂肪比較多,較容易產生發炎反應,進而刺激血管增生,使胰臟腫瘤變得更大更具侵略性有關。
因素2 》高血糖
三軍總醫院的上述研究也發現,糖尿病患者罹患胰臟癌的機率會增加2.09倍。此外,另一篇2018年由美國梅約診所發表於《腸胃病學》(Gastroenterology)期刊的研究也發現,許多胰臟癌患者在確診前至少三年,已出現血糖異常上升跡象。
圖/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因素3 》肥胖
而肥胖更是使胰臟癌發生風險大幅提升的原因之一!根據2016年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研究指出,BMI(身體質量指數)大於30者,得到肝癌、胃癌風險提高80%;罹患腦膜瘤、胰臟癌風險多50%;罹膽囊癌和多發性骨髓瘤風險分別增加30%和20%;罹卵巢癌與甲狀腺癌風險則高10%。
BMI(Body Mass Index)身體質量指數
計算方法:BMI = 體重(公斤)/ 身高(公尺的平方)
參考值:
正常範圍:BMI值介於18.5與24之間
過重:24 ≦ BMI<27
輕度肥胖:27 ≦ BMI<30
中度肥胖:30 ≦ BMI<35
重度肥胖:BMI ≧ 35
對抗胰臟癌關鍵在早期發現、治療!出現3症狀速就醫
最後李傑哲也呼籲,對抗胰臟癌的重要關鍵,在於早期發現及治療!如果民眾發現自身或親友出現黃疸、腹痛/腰背痛、體重減輕三大症狀,建議立即至胃腸肝膽科門診檢查評估,釐清原因較有保障。
營養師分享胰臟癌日常飲食、保健及預防3重點
除了避開胰臟癌可能的危險因子,身體出現異常症狀及表現時,積極就醫釐清病因外,想要杜絕胰臟癌上身,日常飲食、保健上又能如 何預防、避免病症惡化呢?劉馥萱營養師表示,以下3大重點需要特別留意:
1. 均衡飲食:
多選擇原態少加工的食物,吃足優質蛋白質及蔬菜,補充大量的植化素,如葉黃素、玉米黃素、多酚類等,能降低體內自由基,降低癌症發生;膳食纖維能幫助維持腸胃道健康,幫助體內排毒,調節免疫力及降低體內發炎。
2. 維持理想體重:
減少高油及刺激性的食物,若已確診胰臟癌,容易造成血糖高,要注意整天澱粉總量及精緻糖攝取。必要時醫師會建議注射胰島素平衡血糖,病患也需定期複診以觀察病情。
3. 建議戒菸:
包括電子菸,吸菸是胰臟癌重要成因之一。若工作時需要接觸化學藥品,建議配戴口罩及手套,減少直接接觸化學藥品。
最後劉馥萱也提醒大家,除了好好吃飯、多喝水外,也要注意適當的壓力對生活有幫助,但過量容易造成健康危害,建議民眾應多增加日常活動量,如瑜珈、伸展,或是幫助放鬆的冥想、泡澡,不僅能幫助體內排毒及紓壓,讓我們體內維持身心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