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加速解封,國內疫苗接種率的高低,左右著台灣重啟國門的時程,而全國第三劑疫苗的接種率仍不到五成,成為關鍵。國內第一份COVID-19疫苗追加劑接種研究成果出爐,不論是莫德納、BNT、高端,皆能大幅提升人體內中和抗體濃度,盼能為國人接種第三劑注入強心針。
近幾個月來,指揮中心一再強調,國人第三劑疫苗接種率仍嚴重不足。據當前指揮中心的統計,台灣第三劑疫苗的接種率仍不到五成,距離「至少七成」的理想接種率仍有一定的距離。
3月17日,林口長庚醫院發表國內第一份COVID-19疫苗追加劑接種研究成果。首度將國內主流的三大追加劑疫苗:莫德納、BNT、高端的分析數據進行比較;有趣的是,這亦是全球首份將高端與mRNA疫苗(BNT、莫德納)同台做出比較的實驗。
若是身處那五成多,尚未接種第三劑疫苗「陣營」的人,瀏覽這份研究成果所統整的四大QA,也許能一解心頭之惑。
Q1、追加劑實驗的實驗設計是?
研究共招募340位已施打兩劑AZ疫苗的醫療照護人員為受試者,平均年齡35歲,男女比約為1:2。
此次追加劑實驗共計四組,將340位受試者隨機分配,分別接種莫德納全劑量、莫德納半劑量、全劑量BNT、全劑量高端,並在受試者完成追加劑施打的一個月後,進行免疫生成性與不良反應分析。
林口長庚醫院檢驗醫學部副主任黃瓊瑰表示,除了針對體內中和抗體的濃度展開分析,實驗中,也進一步執行了武漢株、Alpha、Delta、Omicron的中和抗體效價分析。
Q2、四種追加劑組合,哪一組受試者的抗體上升最多?
研究結果發現,在施打完第三劑後的第28天,不論是使用哪一種廠牌的疫苗當追加劑,皆可提升受試者中和抗體的濃度。
若從抗體增加的幅度來看,mRNA疫苗仍優於蛋白質次單元疫苗。中和抗體濃度上升倍數分別是:莫德納全量47.7倍、莫德納半量39.8倍、BNT 32.2倍、高端12.7倍。
針對現今最流行的Omicron,中和抗體效價的提升效果如何?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同時也是此次臨床實驗的主持人邱政洵指出,結果同樣顯著。莫德納全劑量組上升86.6倍、莫德納半劑量組上升81.5倍、BNT組上升71.1倍、高端組上升32.9倍。
至於預防重症高度相關的指標「T細胞免疫反應」,四組受試者同樣都有明顯提升。上升倍數分別為:莫德納全劑量是4.2倍、莫德納半劑量達3.9倍、BNT為3.1倍、高端則有3.3倍,四組追加劑之間的差異不大。
圖/長庚醫院提供
Q3、四種追加劑組合,哪一組副作用最高?
結果顯示,施打後的副作用,以莫德納比例最高,高端比例最低。
在全身性副作用上,全劑量莫德納在發燒、疲勞、肌痛、頭痛、噁心的表現上,都是四組之最。
半劑量莫德納則與BNT的副作用比例相當,只是在劇烈程度上,半劑量莫德納仍強於BNT。至於高端則是在所有全身性副作用上,皆最為輕微。
圖/長庚醫院提供
在注射部位的作用上,莫德納全劑量不論是在痛、紅、種的比例上,都冠居四類追加劑組合,其中更有近100%的受試者,會有痛、腫的感受;在劇烈程度上,也以全劑量與半劑量莫德納分居一、二,接著依次為BNT與高端。
圖/長庚醫院提供
Q4、此次追加劑實驗的結論為何?
邱政洵強調,此次追加劑實驗結果發現,針對施打兩劑疫苗的醫療照護人員,不論是使用何種廠牌疫苗做為追加劑,施打後一個月的血清抗體生成性或細胞免疫反應,都有顯著提升。
若從抗體增加的幅度來看,mRNA疫苗仍優於蛋白次單元疫苗;T細胞免疫反應則是在不同疫苗追加劑之間並沒有明關差異。
最後,邱政洵呼籲,希望這項結果有助於台灣進一步推動COVID-19疫苗的施打,並且建議民眾在接種完前兩劑疫苗後,都應在間隔三~六個月接受第三劑追加接種,以提升疫苗對人體的保護力,預防新冠病毒變異株感染。
圖/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左三)率團隊完成追加劑臨床實驗。蔣濬浩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