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居家隔離3+4太衝?「以篩代隔」有漏洞?拆解陳時中拍板關鍵 | 健康遠見
居家隔離

居家隔離3+4太衝?「以篩代隔」有漏洞?拆解陳時中拍板關鍵

為什麼可上班不能上課?
居家隔離3+4太衝?「以篩代隔」有漏洞?拆解陳時中拍板關鍵 居家隔離3+4新制上路!為什麼可上班不能上課?「以篩代隔」會不會有漏網之魚?專家這樣解讀。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居家隔離3+4新制今(26)日正式上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宣布縮短接觸者居家隔離天數為3+4天,且在4天自主防疫期間可外出工作,但不能至學校上課!在本土疫情未到高峰下,新制上路是否太冒險?快來聽專家解讀。

遠見podcast節目《遠見On Air》25日在疫情指揮中心發布「3+4」新居隔政策之後,立即邀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整合醫學科」主治醫師姜冠宇在Clubhouse即時開講,針對最新防疫政策,進行全盤解讀。

提到「3+4」新居隔政策,姜冠宇覺得「有點衝,但也還算合理!」究竟他怎麼看?

遠見podcast節目《遠見On Air》新集數上架。圖/遠見podcast節目《遠見On Air》新集數上架。

「居家照護」「居家隔離」和「居家檢疫」有何不同?

在開始討論前,我們先來釐清「居家照護」「居家隔離」和「居家檢疫」有什麼不一樣?姜冠宇表示,這三者間簡單來說就是適用對象的不同。

▋居家檢疫:

自海外入境具國外旅遊史者,不一定確診。

▋居家隔離:

與確診者密切接觸者,或與居家照護的輕症確診者同住者(密切接觸者包括同住親友、同班同學、同辦公室或同工作場域同事*以九宮格方式認定)。

▋居家照護:

確診者無症狀或輕症,年齡未滿69歲,無懷孕、無血液透析者,符合居家照護條件,且非65~69歲獨居者,可採居家照護管理(*無症狀及輕症之所有兒童,若符合居家照護條件則可在家,如不符合,則由照顧者陪同收治加強版集檢所或防疫旅館)。

延伸閱讀:確診了怎麼辦?「居家照護全攻略」一次看

居隔3+4是什麼?陳時中揭拍板關鍵

究竟什麼是居家隔離3+4?

「3+4」方案指的是接觸者自最後接觸日第0天起,須完成以一人一室為原則,不得外出的3天居家隔離。

第4天起若自主快篩陰性可出門工作(但師生不可上課)及採買生活必需品,也可搭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外出須全程配戴口罩,禁止到餐廳內用餐、聚餐、聚會及前往人潮擁擠場所或與不特定對象接觸。

陳時中也於記者會上透露,之所以縮短居隔天數為3天的原因是國際研究Omicron潛伏期僅2.9~3.1天,在第3天或第4天開始出門快篩,發病比例被驗出可能性已經超過80%。相對加上後續每天連續快篩,根據國衛院的研究和計算,連驗3天可排除大部分病毒往外傳播的可能性。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3+4新制太衝?為何可上班不能上課? 

姜冠宇指出,在指揮中心公布3+4方案前,自己就有關注到此議題,但因當時尚未釐清適用對象是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還是有包含確診者。當時他認為,如果3+4是適用於確診者,這樣的防疫措施很類似新加坡的現況。

新加坡目前針對無症狀或輕症確診者,防疫措施為確診者必須立即停止上班上學及所有的社交活動,並以檢測陽性當日起算為第一日,進入72小時的居家隔離期。在72小時期滿時以快篩自我檢驗,若陰性則可以恢復正常生活,若陽性則是繼續居家隔離、自我快篩,直到陰性為止。

但對於這樣的方式,姜冠宇認為若是以香港盛行的B.A.2變異株,須要4天才會讓病毒數量累積到具有傳染性;且無症狀傳染期可持續2.5~3天,第7天才會出現症狀的病毒型態,3+4方案似乎有一點小冒險。

不過如果過程中持續都沒症狀,那的確3+4天也算足夠,且後來指揮中心有釐清,此方案適用對象為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非確診者。一旦有症狀就走另一條防疫路線,若以這樣來看,他認為這還算是合理的防疫措施。

至於為什麼自主防疫期可上班不能上課?姜冠宇表示,指揮中心應是考量中小學朋友要遵守防疫規定較不易,而職場管理相對較方便;不過大學生是否也適用這樣的方式,他認為還有很多細節值得討論。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以篩代隔」有漏網之魚?姜冠宇:確診同住者藏隱憂

姜冠宇這項防疫措施的確幾乎可視為「以篩代隔」的初步概念,主要目的在於精簡防疫量能,降低對社會、經濟造成破壞。

根據研究顯示,Omicron變異株感染初期傳染力較強,而感染後期陰轉陽的機率為5~13%,故在醫療量能有限下,先管理染疫初期傳染力較強的,相對於全數隔離(清零措施)在付出的防疫成本上相對較低。

但姜冠宇也強調,他認為比較有疑慮的是居家隔離3+4措施的適用對象為與確診者密切接觸者,或與居家照護的輕症確診者同住者。

如果只是密切接觸者使用3+4方案原則上沒有太大的問題;但若為確診者的同住家人,期間又繼續照顧確診者,和染疫者有持續接觸的風險,尤其是該家庭須共用廁所/浴室等衛浴設備的時候,便仍有防疫上的隱憂。

而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也在臉書上直言,其實這就是「以篩代隔」的一種方式,這樣看來3+4方案就不會漏掉太多確診,但前提是要有足夠的快篩!

「快篩要用在刀口上!」林氏璧指出,雖然部長表示在民眾居隔時縣市政府就會發給五個快篩,但他個人認為快篩是重要防疫資源,有點擔心這樣會不會用太多快篩了,是否值得?不過他想,這些都是會滾動式調整的,也許人數更多的時候,看狀況就會繼續調整了。

(3+4居家隔離政策解析、居家照護全攻略,請鎖定Podcast《遠見On Air》)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