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是「世界自殺防治日」,你有多久沒關心家中長輩了呢?長輩心中的苦你都了解嗎?
68歲的許太太是名長期獨居的長者,十年前老伴因病離世,親人也鮮少返家陪伴她,某天女兒打電話回家卻將近半天無人接聽,在鄰居協助之下,得知母親出門買菜卻忘記回家的路,擔心的女兒趕緊南下照料她,才發現母親記憶力大不如前、每天都需服用安眠藥才能入睡,但安眠藥會造成記憶力不好,難以集中精神,又因為慢病纏身時常怨嘆命不好甚至試圖輕身,經由精神科醫師評估後推判許太太罹患老人鬱症。
110年衛福部自殺率統計:65歲以上長者自殺率突破新高
據110年衛福部公布國人自殺率統計,雖青壯年族群自殺率逐年遞減,但65歲以上長者自殺率卻突破新高,由於歷經身體病變、親友離世、子女關係疏離,重重打擊下容易走上絕路,是每年自殺率數據顯示裡的中高風險群,更是需要正視關懷的族群。
約5%-12%高齡人患有鬱症
萬芳醫院精神科沈武典醫師指出,針對高齡人的研究發現約5%-12%高齡人患有鬱症,而沒有接受鬱症治療的高齡病人,在社交、職能及人際關係上有顯著的障礙,大幅降低生活品質,除了日常作息受到影響外,若病人本就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惡性腫瘤等疾病,都可能因鬱症導致免疫功能低下,使病情難以控制。
容易疲倦或失去活力?9項症狀符合5項以上,可能是鬱症上身
而高齡人精神醫學中有著「3D」身心疾病:鬱症(Depression)、失智症(Dementia)及譫妄(Delirium),這些常見的3D疾病中,以鬱症為最重要的疾病,又是最好治療的疾病之一,因此只要配合治療都能獲得良好的改善。
若長者出現下列9項症狀且符合5項以上(含)症狀依出現頻率,「感到悲傷或空虛、對事物明顯的失去興趣、體重驟降或驟升、突發性嗜睡或失眠、動作莫名變得激動、遲緩或缺乏耐性、容易疲倦或失去活力、無價值感或強烈罪惡感、注意力不集中或猶豫不決、經常出現輕生想法。」就可以做出鬱症的診斷。
圖/當症狀符合5項(含)以上雖可做出診斷,但仍須醫師一一問診才不致錯漏症狀。萬芳醫院提供
但是病人至少要有第1項或第2項之1項症狀,經醫師一項一項的問診,才不會漏掉任何症狀。當症狀符合5項(含)以上雖可做出診斷,但仍須醫師一一問診才不致錯漏症狀。
服用安眠藥才能睡?連續每月有8次以上門診應尋求精神科協助
沈武典也提醒,只要年長者每晚一定要服用安眠藥才能睡覺,或是連續每個月有8次門診(任何科或急診)以上,就建議尋求精神科門診協助,而家屬平時可多噓寒問暖家中長輩,或參加社區活動等等與人交流的場所,讓年長者得到強大的支持與社交鍊結,過著快樂有積極性的人生。
★《健康遠見》提醒您,請給自己機會,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生命專線:1980
- (本文由臺北市立萬芳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