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5日為「立夏」,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此節氣開始後代表又濕又熱的天氣型態已逐步到來,也是細菌、病毒繁殖的旺季,稍不注意很容易就可能引起急性腸胃炎、食物中毒等胃腸疾病的發生。且隨著氣溫逐漸攀升,此時陽氣漸長,人體能量的消耗會變多,心臟的工作強度日漸增大,這時最需要補脾、養心,一起來看看怎麼保養。
立夏養生首重養心!慎起居、慢運動、調情志是關鍵
中醫認為,夏季屬火,火氣通於心,加上氣候炎熱,汗液外洩,易耗傷心氣,令人煩躁不安,故立夏養生要注意養心。中醫所說的「心」,除了心臟外還包括心理因素,因此夏季養生莫若養性,保持寧靜的心境,避免心火內生,這對夏季養生極為重要。
故立夏養心的方法,除了日常起居盡量早睡早起外,更要避免大量出汗,俗話說「汗為心之液」、「汗出傷陽」,在夏天若過度發汗,容易使人精神及體力下降更感疲勞,因此不僅日常活動後多補充水分非常重要。在運動項目上,也建議選擇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慢節奏的有氧運動,活動強度以不感到疲憊為宜,並在運動後適當飲用常溫水,補足流失的體液。
此外,立夏時節氣溫漸熱,炎熱的天氣難免使人心情煩躁,因此適時的疏泄、調整情志非常重要,除找到適合自己的紓壓方式;平時保持笑口常開,避免急躁、發怒,使氣機保持正常狀態,對於夏日養生也有極大的助益。
圖/立夏時節在運動項目上,也建議選擇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慢節奏的有氧運動,活動強度以不感到疲憊為宜。賴永祥攝
立夏宜「補脾養心、增酸減苦」,飲食這樣吃更加分
在飲食方面,由於夏季陽氣上升,若此時又食用過多油膩、容易上火等肥甘厚味、辛辣刺激的食物,會引發痤瘡、口腔潰瘍、便祕等病症。故建議此節氣盡量以清淡、少鹽、少油的烹調方式為主,來減輕身體負擔;並採取「補脾養心、增酸減苦」的原則,且平時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增加膳食纖維的供給,留意食物的烹調與保存,以預防中暑和便祕、腹瀉的發生。
從陰陽五行來說,紅為火,入心,補氣補血,故夏季養心,多吃紅色食物最適當,例如,紅棗、番茄、櫻桃、紅豆、山楂、紅麴、紅鳳菜等都是不錯的選擇。至於補脾食物,舉凡山藥、蓮藕、蓮子、芡實、薏苡仁皆是很好的食材。
另外,立夏養生也要留意增酸減苦!俗話說「酸性收斂」,夏天天氣炎熱,人體容易因出汗而流失水份,若飲食上能適當食用番茄、檸檬、草莓、葡萄、山楂等酸味食物,既可預防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還有生津解渴、健胃消食的益處。
此外,夏天疲勞、食慾低下時適量吃點蛋類食物也是不錯的選擇!俗話說:「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指的便是由於立夏後天氣逐漸炎熱,暑熱之氣容易讓人因大量出汗,出現食慾不振、眩暈心煩、倦怠乏力、消瘦等疰夏症狀。而針對這樣因節氣變化引起的病症,古人建議可多食用煮熟的蛋來補充體力加以緩解,因此才有立夏吃蛋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