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PHP Error was encountered

Severity: Warning

Message: session_create_id(): Failed to create new ID

Filename: 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Number: 54

Backtrace: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54
Function: session_create_id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re/MY_Controller.php
Line: 14
Function: _master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controllers/Article.php
Line: 25
Function: __construct

File: /home/tim/health.gvm.com.tw/index.php
Line: 367
Function: require_once

甲狀腺亢進、壓力大都是「心臟衰竭」誘發因子!醫提7保養重點助預防 | 健康遠見
心臟

甲狀腺亢進、壓力大都是「心臟衰竭」誘發因子!醫提7保養重點助預防

壓力大、常外食、缺乏運動要當心
甲狀腺亢進、壓力大都是「心臟衰竭」誘發因子!醫提7保養重點助預防 甲狀腺亢進、壓力大都是「心臟衰竭」誘發因子!醫提7保養重點助預防。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近來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缺乏運動,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在青壯年人的盛行率越來越高,若再加上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抽菸、酗酒等更會大大增加心臟衰竭的風險。 

心臟衰竭持續惡化,將發生心律不整、低血壓等症狀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簡韶甫解釋,心臟衰竭的病理成因,為心輸出量和身體的需求量無法達成平衡,導致容易疲倦、活動會喘、心悸、雙下肢水腫、尿量減少等,若持續惡化甚至連講話都會喘、端坐呼吸(躺平會更喘)、心跳快、心律不整或低血壓。

心導管治療、藥物治療,可大幅度改善症狀

簡韶甫表示,若明顯有心臟衰竭的症狀,就醫時醫師會先開立基本的檢查,以心電圖評估有無心律不整或缺血性心肌變化,胸部X光評估有無肺水腫、肋膜積水或心臟擴大,抽血檢查可以確認心臟衰竭指數、心肌酵素、肝腎功能、電解質、甲狀腺功能、血糖和膽固醇來檢查心臟衰竭的成因與疾病的嚴重程度。

若臨床症狀和基本影像及血液檢查皆符合心臟衰竭的診斷,簡韶甫說明,接下來會安排心臟超音波評估心臟收縮、舒張功能及有無中度以上之瓣膜性疾病。

若檢查過程中有明確發現心臟衰竭的誘發因子,如缺血性心臟病或甲狀腺功能異常等等,則會施以特定治療,像以心導管檢查治療缺血性心臟病或藥物治療甲狀腺亢進等,通常可以大幅度改善心臟衰竭的症狀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圖/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7大「護心」守則,從改善生活型態做起!

此外,簡韶甫也呼籲,若經檢查後無明顯誘發心臟衰竭的特定原因,建議患者透過以下7項方法來改善生活型態、積極控制危險因子和最佳藥物治療來緩解症狀。

1.減少鹽分攝取

吃太鹹除了會讓高血壓難以控制之外,也容易讓水分蓄積在體內造成肺水腫和下肢水腫,建議鹽分攝取每日小於3克,避免高鹽及醃製類製品。

2.減重

肥胖和代謝症候群息息相關,減重除了減輕身體負擔外,對血壓、血糖、膽固醇的控制相當有幫助,建議BMI(身體質量指數)維持在27以下。

3.運動

有氧運動333,每周3次、每次大於30分鐘、心跳強度大於每分鐘130以上。

Pexels by RODNAE Productions圖/Pexels by RODNAE Productions

4.戒菸

吸菸對人體百害而無一利,除了造成心血管疾病外,也會造成慢性阻塞性肺病。

5.飲酒

少量飲酒對高血壓控制會有幫助,建議一天飲酒量,啤酒小於350毫升、紅酒小於150毫升、威士忌小於30毫升,若超過則會增加心律不整及心臟衰竭的風險。

6.藥物治療

目前有越來越多藥物證實對心臟衰竭的病人有療效,可以顯著增加心臟衰竭病人之存活率,病人需遵從醫囑按時藥物治療,切記不可自行停藥,以免中斷療效增加急性心臟衰竭的風險。

7.輔助治療

若心跳過慢可以考慮裝置心臟節律器,增加心臟輸出量;若心臟收縮功能太低可和醫師討論是否適合裝置心臟再同步治療裝置;若曾因心臟衰竭發生過惡性心律不整,可以和醫師討論是否裝置心臟除顫器以增加病人的存活率。

最後,簡韶甫強調,心臟衰竭經診斷後的5年存活率約只有50%,甚至比許多癌症的存活率還低,及早控制危險因子、及早診斷和治療皆可以避免或減緩心臟衰竭的發生和疾病進展,以減少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本文轉載自2022.05.09 健康醫療網

專欄簡介:

「健康醫療網」是以健康新聞、治療新知為主的全方位健康媒體平台。即日起「健康醫療網」將與「健康遠見」網站共同合作,將為讀者提供最專業、最即時、最深入、最樂活的多元健康資訊。

瞭解更多資訊,可至健康醫療網官網查詢:【健康醫療網


加入健康遠見Line,對身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