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波疫情來勢洶洶,4月19日凌晨,新北市中和2歲男童確診後突發重症過世,引起社會一片譁然,每隔幾天就有兒童染疫離世消息。5月13日,基隆2歲男童發高燒42.4℃,轉診五家醫院均沒有病床可以收治,最後轉至北榮時仍不告死亡,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心痛不已,漏夜開設綠色通道,昨(15日)凌晨3點30分完成兒童防疫專責急門診,他如何在一夜間完成?
今年元月16日,陳威明就任北榮院長以來,每一天都當成三天在用,短短4個月內,解決無數難題,很多北榮人都不敢置信。
去年6月,台灣爆發第二波疫情,時任副院長的他率領團隊完成台灣最大規模的PCR(核酸檢測)任務。當時京元電爆發群聚感染,恐危及封裝產能,他接到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的電話,希望協助5000人的採檢,他毫不猶豫、一口應允「戮力完成」。
由於是史上首次大規模篩檢,北榮醫護人員不免擔憂,他率領主管參與。大伙全副武裝,用膠布封住任何有縫隙處,幾乎密不透風。當天豔陽高照、氣溫逼近36度,同仁奮戰數小時後,有人中暑而體力不支,脫掉防護衣休息。陳威明憂心詢問「你們身體受得了嗎?要不要休息久一點?」同仁回應,「不會不會,多喝水,一下就好。」隨後投入工作。
北榮創紀錄僅用18個小時,完成5000人的篩檢,並陸續接獲台北濱江、萬大果菜市場、環南市場等任務,總計做完1萬1218人次的篩檢。
15日下午,北榮結合民間完成自由廣場篩檢站設置任務
今年5月14日,台北疫情日益嚴峻,PCR篩檢量能不足。中央以及台北市政府決議在自由廣場設置「車來速」大型篩檢站。此時,經驗豐富的北榮又被賦予重任。
時值週休二日,陳威明仍到現場了解興建進度,15日下午,就在毛毛細雨中,白色的大型帳篷、指揮所,雄偉豎立在自由廣場的正中央,參與者互相加油打氣,「真的不可思議,馬上就能啟用了。」
圖/17日清早,已有民眾開車前往自由廣場篩檢。台北榮總提供
這座篩檢站今天(16日)下午試運轉,明天(17日)正式啟動,預估每日篩檢服務量可達2000至2500人次。
陳威明尤其感謝退輔會10多位醫事相關人員,以及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多位醫生加入團隊;台北市長柯文哲今早也在臉書發文讚譽退輔會、北榮勇於承擔,展現出醫學中心的價值。
北榮將依採檢量能,機動調配人力。派遣醫師、藥師、醫檢師提供服務,並備妥相關藥物,當醫師評估成人或兒童病情後,就可直接開立緩解症狀藥物,但不是給予口服抗病毒藥物。
14至15日的週休二日,陳威明一邊關心快篩站的帳篷搭建進度;一邊搶開北榮兒童防疫專責門診、急診的綠色通道,很快就在15日的凌晨3:30完成,隨即啓用服務,臉書也湧入各種感謝留言:在最困難的時刻,見到人性最光明的一面;向善心人士致上最敬禮!北榮用心,家長安心。院長很用心,行動力很快!……。
家長感謝開設兒童防疫綠色通道,緩解為人父母的惶恐
週日(15日)一早,大雨連綿的台北,北榮兒童醫學部主任牛道明已率領多位護理師到場服務,有家長帶著孩子焦急等候看診。隨機詢問家長,她們對北榮設置兒童綠色通道表達謝意,得以緩解為人父母的惶恐與無助。
而能在一夜間搶搭完成快篩站大型帳篷,以及啟用兒童綠色通道,「我要感謝巨蛋展覽公司連仁隆先生團隊的協助,他們不收分文、漏夜搶蓋硬體設備,沒有他們,北榮無法如此快速完成任務,」陳威明心存感激。
其實,從元月16日就任院長至今剛好滿4個月,陳威明的效率令北榮人大開眼界。他甚至還解決了數十年無解的老舊宿舍、眷舍問題。
今年4月26日,北榮與善心捐贈者簽署宿舍細部設計合約。他拿起精美規劃書說,「高18樓還有地下停車場,1200床套房、53戶眷舍,頂樓還有招待國外重要學者的房間,堪稱榮總的豪宅宿舍」。
長期飽受眷舍殘破不堪所苦的腫瘤醫學部教授顏厥全簡直不敢置信,「過去沒有明文規範,衍生眷舍被罷占等棘手難題,想改建四層樓老公寓,比登天難,沒想到院長這麼快就解決了?」
陳威明帶兵打仗,首重營造良好工作環境。「大伙有安身立命之處,才能好好服務病人,並吸引天下英才到榮總,」他愈說愈興奮,綠化工程已逐步完成,民間捐贈二萬多棵花草樹木,處處鳥語花香,連台灣藍鵲都來了,北榮已成為全台最美的生態醫院。新大樓蓋好後,舊宿舍還可以重建,提供給更多同仁使用。
這就是劍及履及的陳威明。院長室同仁說,「院長善用分分秒秒,我們完全跟不上他的腳步。」
圖/17日清早,北榮總動員,幫民眾篩檢與看診。台北榮總提供
只要能成就北榮、幫助病患的事,陳威明從不說「No」
不僅解決房舍問題,也建立公平透明的升遷制度,他秉持前院長張德明勉勵的「正直、清廉、能幹」六個字,以此來拔擢新主管。
他發現感情再好的伙伴、表現優異的學生放在同一科,恐因競爭而折損戰力,不如放在不同位置發揮所長。「我跟學生說,如果讓我發現你們在惡鬥,將逐出師門,北榮骨科部永不錄用,」以身作則,希望能落實到其他科部,塑造「和諧共好」的文化。
明年,北榮將迎來新挑戰--重粒子癌症治療中心啟用。儘管每年維修費昂貴、營運壓力龐大,仍會提供2%免費員額給弱勢病患使用,陳威明深知「這將是北榮的新品牌,也是台灣亟需的醫療新儀器,縱使可能會虧損,造成財務負擔,都要完成任務。」
另外,北榮與清華大學的硼中子捕獲治療(BNCT)成果已名揚海外,雙方仍會深化合作,陳威明也預備投入10幾億經費,萬一清大原子爐服務量能不足時,可在北榮增設醫療場域,救治更多病患。
從元月16日上任至今,陳威明逐一克服難題。只要能成就北榮、幫助病患的事,從不說「No」。
但,他憑什麼能快速解決各種難題、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你看到院長的手機通訊錄會嚇到,他的人脈是彩色的。」一位資深幕僚說,他行醫30幾年,「將心比心」醫治病患,很多病人及家屬都變成好友,資源自然充沛,很多人都樂於幫忙。
「我幾乎不開口募款,但常常被員工抱怨的宿舍、眷舍,如果不徹底改善,會嚴重影響同仁的士氣,我只好主動請人幫忙,否則這個問題無解,」陳威明說。 圖/陳威明30幾年「將心比心」醫治病患,很多病人及家屬都變成好友,北榮如有需要,很多人都樂於幫忙。蘇義傑攝
尹總裁為善不欲人知,累計捐贈北榮數十億元
每位善心人士都銘記在心,但特別要感謝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陳威明首次對外透露,尹總裁累計捐贈北榮數十億元,鼓勵醫師出國進修,出資15億蓋重粒子癌症治療中心,心懷「早一天完工,就能早一天救人」而親自監工,僅花15.3個月打造出全台的醫療新地標。
他細數尹衍樑不為人知的點點滴滴:疫情嚴峻時刻,他經常打電話詢問是否有哪些需要協助?剛好北榮想重新啓用P3實驗室,尹衍樑帶著工程隊日夜趕工,北榮才得以繼續投入病毒的研究。
每當台北發生強度超過三級的地震時,陳威明都會接到尹衍樑關心的電話「建築有無損傷?」如有需要,他馬上帶隊無償修復。
去年5月疫情期間,雙北重症加護病房嚴重不足時,「尹總裁帶隊在二星期內,修建41床重症專責加護病房,讓北榮得以救治更多確診者,」陳威明已無法用言語形容其感謝之意。
這一次,北榮得以蓋新的醫護宿舍大樓,也是由他全額捐建。不只尹衍樑,還有很多主動想幫忙的人。
「請放心,陳威明不會將資源用在個人身上,他全用在病患和北榮身上,也不會獨厚骨科部,」一位幕僚說,他砍預算、病床,一定先從骨科砍起,甚至潔癖到有親戚跟同仁抱怨,「我的產品想進北榮,比別人還困難,只因我跟陳威明有關係」。
他最終想建立「將心比心,以病人為中心」「病人所欲,長在醫心」的文化,期許同仁要堅持原則,不鼓勵「無差別」的自費,亦即健保與自費的效果差異不明顯。有一天,他憂心地跟朋友說,如果我堅持原則而讓北榮經營陷入困境,怎麼辦?朋友爽快回應,「不要擔心,我們一定會伸出援手」。
三個月解決數十年的宿舍難題、一夜間搶蓋綠色通道、完成自由廣場篩檢站設置。看著桌上堆積如山的公文,待解決事項多如牛毛,他知道人情恐愈欠愈多了。緩了口氣,語帶感恩說,「只要對病患有利、能成就榮總的事,每個幫助過我的人,我都願意做牛做馬來還」。
他更希望榮總的員工能感恩惜福,以後如有能力,也要回饋社會,幫助別人。